羅馬書14章

Picture1.jpg

所謂民以食為天。吃對我們是件大事,而對當時初代信徒同樣是件大事。他們當時面對一件在飲食上的議題分裂著教會;祭拜過的食品是否基督徒可以吃。

在當時市場不像現代有農夫、大盤商、小盤商。大嬸婆的雞宰過祭拜了自家的偶像後就拿出來到大街或市集上兜賣。基督徒都知道這是拜過後的牲品,還有異教的寺廟所兜售的祭物。基督徒究竟是吃還是不吃?還是以吃素來避免這個問題?因為教會當時還沒有一致的看法,所以保羅在此議題上給予方向。 「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唯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彼得在屋頂禱告的時候,神在異象中將下猶太人認為不潔的動物要他吃了,為了啟示彼得神可以和已經潔淨的外邦人往來一同坐席,一同領受福音。

原來在基督裡沒有食物是不潔淨的。但是保羅不把飲食這個議題提升到神學的層面,雖然他個人認為沒有食物是不潔的,他倒是把這個分歧帶到團契生活的層面。他解釋,若是吃喝或是別的事叫弟兄姐妹跌倒,一概不做才好。這才是基督愛心的表現。
有同保羅一樣有凡物都潔淨之信心的基督徒應該學他一樣收斂自己,不叫別人反倒違背自己信心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