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19章: 代罪

1

嚴格來說, 無論是猶太人或羅馬人都沒無法定耶穌死刑的: 猶太人以他們的律法來定耶穌的罪, 可是他們並沒有判死刑的權力, 猶太人的律法在羅馬帝國是沒有刑事作用的。另一方面, 耶穌並沒有犯任何的羅馬律法, 因此, 彼拉多沒有判祂死刑的任何律法根據。然而, 恰恰是沒有權力的這兩股勢力結合一起, 最終不合法的定了耶穌的死刑。

猶太人認為耶穌威脅了律法的權威所以想要治死耶穌, 他們有想到其實耶穌來到世上本就是為了要 成為律法所指的代罪羔羊。猶太人的仇視和無知襯托出人的罪和人對律法的虧欠, 因為律法對贖罪的要求, 因此耶穌成為贖罪祭, 祂的死是成全了律法。

另一方面, 彼拉多其實是非常想要釋放耶穌的; 他尋找各種妥協的方法終是無果, 最後他鞭打了耶穌, 目的是為要使猶太人發洩憤怒, 而後釋放耶穌。但是猶太人卻不由他輕判, 最終, 彼拉多為了討好猶太人昧著良心將無罪變為有罪, 而這最後定罪的居然不是羅馬的律法, 卻是神的律法。

約翰福音18章: 約束的愛

1.jpg

猶太人領了一大隊兵來捉拿耶穌, 因為他們預料過程必定不順利, 必然會遭遇耶穌的反抗, 或至少祂會躲藏, 但這些預期的拒捕行動並沒有發生在耶穌身上。耶穌並沒有躲藏起來, 反而很鎮定的走出來, 並且承認自己就是他們所找的人。耶穌更沒有用祂的能力反抗, 反而是用在醫治被彼得所傷的敵人身上。

人被委屈時總是會有或多或少的反擊,當生命受到威脅時定然是用盡全力保護自己以求生存,但耶穌卻不是如此。明明有能力充滿權能,當祂回答"我是"的時候能力的張顯使得眾人忍不住而跌倒,卻偏偏選擇任憑人捉拿帶走自己。明明可以呼求天軍的拯救,卻寧願忍受一切羞辱、毀謗、誣陷。明明有能力從十字架上走下來,卻約束了這樣的能力使自己死去。沒有怨言或遲疑的,沒有逃避的任憑人的踐踏。這是何等大的愛才能使得耶穌甘心的如此行!

當耶穌一步一步的走向十字架的道路時, 祂極力的限制自己的榮耀能力,所做的毎一件事無不顯出祂對父神的順服和對人的愛, 如同祂曾說過, “沒有人奪我的命去, 我的命是自己捨的” (約10:18)。

約翰福音17章: 榮耀

1

“願你榮耀你的兒子, 使兒子也榮耀你” (v1), 在本章的禱告文中, 耶穌首先求榮耀, 但祂所求得目的並不是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最終能因子所得的榮耀而來榮耀父。神兒子來到世上的時候隱藏了祂屬天的榮耀, 他無佳容美形吸引人, 沒有良好的家世學問保航, 祂取了謙卑的樣式服事人。祂所行的每一件神蹟並不是為了得著稱讚或聚集更多跟隨祂的人, 卻是為了使人看見神的恩典, 將榮耀歸給神。

“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 你所託付我的事, 我已成全了。”(v4) 人要如何榮耀神呢? 當耶穌祂成就神的事時, 祂便已是榮耀神了。榮耀神並不是靠著豐富的學問或名聲, 或是人數眾多的教會, 而是忠心的完成神的事。這或許是在人前完成善事得到許多掌聲, 或是默默的付出無人知曉, 亦或是如同世人眼中令人厭惡唾棄的十字架, 只要是成就神所託付的事, 如同羞辱的十字架最終都能顯出榮耀神。

約翰福音16章: 聖靈

1

每次閱讀福音書的時候, 總是會覺得當時後的使徒們真是有福氣, 可以親眼看見耶穌, 與耶穌一同生活, 與祂說話交通, 凡事有祂的帶領引導。但是耶穌卻說, “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 (v7), 因為只有如此, 聖靈才能降下來內住到人的心裡。雖然不如肉身的耶穌, 是看不見, 摸不著的, 可是這樣的內住的確是使實實在在的。並且,不同於成為肉身的耶穌, 聖靈不再局限於時間空間, 能夠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聖靈的工作是見證耶穌: 使人認罪, 引導人更明白真理。約翰福音不斷的提及神的道和聖靈的重要: 人必須藉由神的道和聖靈才夠明白神的旨意, 認識神。許多時候基督徒如同門徒一樣, 聽見了, 卻不真正的明白, 或是只看見那淺顯的表面, 忽略那隱藏的深意。或者如法利賽人一樣, 有了神的話語, 卻將它曲解了, 沒有看見神真正的心意。要明白神的奧秘, 神的道和聖靈是缺一不可的; 神的道闡明了神的真理, 而聖靈賜給人屬天的亮光, 教導人明白這奧秘, 引領人更認識耶穌。

約翰福音15章: 結果子

1

豐盛的生命不是單靠著自己的努力就能得著的。人因為沒有安全感的緣故, 更喜歡倚靠自己, 將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雖然成為了基督徒, 仍舊習慣倚靠自己的想要努力活出得勝基督徒的生活。這樣做的同時卻忘了將自己與生命的源頭連結起來, 忘了耶穌才是那葡萄樹, 而基督徒只是枝子。因此, 靠著自己的基督徒是苦惱的, 他們不但無法結出豐盛的果實, 同時還發現枝子還慢慢的枯萎枯乾。

基督徒需要做的是保持自己常在主裡面, 就是是常常的與主交通。不是偶而想到的一兩次, 也不是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而是時常的與主交通, 天天的在祂裡面, 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並不只有在教會或團契的事上, 而是在各方面, 如同家庭, 工作, 人際關係等各個層面隨時的在主裡面, 與神有緊密的關係。唯有這樣, 我們的生命才能多結果子。

約翰福音14章: 陪伴

1.jpg

在舊約時代, 神的靈與某些少數神的僕人同在, 並且這種同在可能是短暫的, 或者因人的原故而收回。譬如參孫, 掃羅等等。如今, 在耶穌要離去的前夕, 祂告訴門徒一個極大的恩典, 就是神將要差遣聖靈內住在一切信祂的人裡面。

當一個基督徒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 受到試探遇見兇惡的時候, 有這麼一個全知全能的, 有智慧, 充滿了慈愛與憐憫朋友無時不刻的與他在一起。祂明白他所受的委屈, 理解他的軟弱, 安慰他心中的痛苦, 帶領他走過困境, 勝過試探, 分享他所有的快樂, 指示他當行的道路, 並且真心無偽的愛這人, 成為他最好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總會有不足的時候, 親人之間不可能完全的陪伴, 但這個聖靈保惠師是永遠的信實, 永不放棄, 永不背叛。因為祂, 基督徒不再是孤獨的在這個世間浮沉掙扎, 而是有了一個可以安心倚靠的臂膀, 陪伴走過人生的道路。“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 我必到你們這裡來。”(v18) 這實在是神對人極大無比的慈愛。

約翰福音13章: 謙卑

1

人總是會高看自己, 以為遇到試探患難必能堅忍得勝, 甚至自大的認為若是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必能做得比別人都好, 如同彼得一樣宣告 “眾人雖然跌倒, 我總不能” (可14:29)。當時門徒們都有私心, 都想做人上人, 有比別人崇高的地位, 所以當時他們互相爭吵誰為大。自高自大使得門徒之間有了紛爭, 因為要高看自己, 必要是輕賤別人, 如此人就不能真實的相愛。耶穌給門徒的新的命令卻是要他們彼此相愛, 並且是要如同耶穌愛他們一樣的彼此相愛(v34)。

有效服事的前提是有了愛人的心; 保羅在哥前13:2提到, 若沒有愛, 他所做的服事, 就算能夠移山, 算不得什麼。要能真實的相愛, 一個人必要有謙卑的心; 一個以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必是要求別人的服事, 而不是去服事別人的。耶穌以身作則教導門徒謙卑, 以神兒子尊貴的身分, 是天地的創造主的身分, 作為門徒們夫子的身分, 門徒心裏認為將要得榮耀做的王的身分, 甘心的跪下在這些門徒們腳前為他們洗臭哄哄的腳, 做一個本是奴僕做的工作。

約翰福音12章: 麥子之死

1.jpg

對耶穌時代的人來說, 十字架代表著刑罰, 是受苦的象徵, 最終以死亡結束。對耶穌而言, 十字架是個過程, 雖然經過了受苦和死, 最後的結果卻是復活, 是生命, 是勝利。

愛惜自己生命的, 就失喪生命, 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 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約12:25) 在這裏提到兩種生命, 人對第一種生命的態度決定他得著或失喪第二種生命。第一種生命是屬肉體的, 是充滿自我的, 是受制於這世界的, 是只能帶給人短暫的滿足的。

這第一種生命就像麥子一樣, 若是不落土死了, 就永遠只是一粒麥子。基督徒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的永不改變, 但他就永遠只能是一粒麥子, 因為他不願意將第一種生命埋入土內而死。但若是他恨惡這第一種生命, 如同麥子死了一樣, 便結出了有許多子粒的更豐盛的, 更新過的生命。

十字架的完整是舊的生命死去, 帶來新的生命復活, 並不僅僅結束在死亡而已。不可否認的, 這死的過程必是痛苦的。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受苦, 因此人往往較願意選擇去愛惜那第一種生命。耶穌並非不能體諒這樣的感覺, 當祂面對十字架時, 祂也會感到心裏憂愁 (v27), 但祂清楚明白祂來到世間的目地(v27), 並且願意選擇榮耀神的名(v28), 祂就願意去忍受這樣的痛苦, 成為那第一顆落土的麥子。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 若是死了, 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

約翰福音11章: 生命&復活

1

科學家們提出各式各樣的理論學說, 試圖解開宇宙的創造和生命的奧秘, 但總是無法完美合理的解釋那起初生命的本源。約翰福音開宗明義的闡明萬物藉由神的話而生, 神的道是生命的本源。如今, 耶穌更是宣佈 “復活在我, 生命也在我” (v25), 不僅祂是生命的本源, 祂的生命更是勝過死亡, 有復活的大能。

這是何等的令人震驚! 死亡是人生命的終結, 如同火被水而澆熄, 是為眾人所認知, 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如今, 居然有一種生命, 是勝過死亡的, 就好像那被水完完全全澆滅澆透了的火,不經外力就能夠自己重新點燃了一樣。馬大並不是很明白, 她以為耶穌所指的是關於末後的復活。但耶穌所重視的, 更是人屬靈生命, 有永活泉源生命, 勝過死亡權勢綑綁的復活。

耶穌藉由拉撒路的死與復活的神蹟教導門徒: 拉撒路的身體死亡了、發臭了、腐爛了, 就如同沒有基督的生命一樣, 不能榮耀神討神的喜悅, 並為罪所緾累, 躲不掉死亡的毒勾權勢。肉體或許是活著, 但生命卻是無用的, 發臭的, 腐爛的, 於永生無任何盼望。但是, 一旦接受了從耶穌而來的生命, 連死透了的拉撒路都能復活了。不單指他的肉體重新活了過來, 他的生命從此更要有了翻轉更新。如此, 一但神的話進入了人裡面, 人的靈就要復活, 那滿遍野枯乾的骸骨都能成為耶和華的軍隊(結37:1-14)。

耶穌雖然知道拉撒路病重, 並不急著去醫治他, 反而告訴門徒, “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v15)。因為拉撒路必須先經歷死, 而後才能復活 ; 他的死象徵人的老我必先死去, 只有老我死了, 人才能經歷耶穌復活的能力。因為 “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 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 (羅6:5)

約翰福音10章: 好牧人

1.jpg

聖經時常用牧者和羊群來形容神與牠的百姓之間的關係。牧羊人所代表溫柔的保護者, 有耐心, 不辭辛苦的眷顧每一隻羊。牧人平時走在羊兒面前帶領他們, 確定前面的道路是否安全, 帶領羊群尋找青草地覓食。他熟悉所牧的每一隻羊兒, 所以當羊群四散吃草的時後, 一旦有一隻走失了, 他可以立即發現並去尋找。羊兒固執或害怕的時候, 要溫柔的安撫帶領。萬一遭受野獸攻擊或遇到盜賊時, 牧羊人要挺身而出保護他的羊群。晚上回到羊圈後, 必要一隻一隻細細的查看有沒有受傷。

當然, 這是描寫稱職的, 好的牧者。也有那雇來的假牧人, 他們沒有使命感, 不體恤愛護眷顧羊, 遇見攻擊反而將羊拋下自己逃跑的。耶穌說祂就是那好的牧者, 祂走在前頭引領人的道路, 認識並與每個基督徒有親密的個人關係, 帶領人得著真正的安息, 並甘心樂意的捨了自己的命使人能夠得著救贖。祂還是那真牧者, 祂要給基督徒更豐盛的生活。祂不像那假教師將諸般的枷鎖加在人的身上, 反是賜下超越人能看見, 聽見或想像的福份。

盜賊來, 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 我來了, 是要叫羊得生命, 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