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布甲尼撒王征服猶大後, 他擄掠猶大的貴族士人到巴比倫為奴。尼布甲尼撒王的政策很簡單, 就是對這些猶大人實行再教育, 徹底的以巴比倫文化取代猶太人的文化習俗信仰。因此, 這些被擄的猶太人要面對的不只是亡國的哀傷和被擄為奴的恥辱, 更是在充滿偶像的異鄉是否能夠仍舊堅持信仰的壓力。
年輕的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面對的就是這樣的考驗。他們的名字都見證上帝, 但他們被迫接受含有巴比倫偶像含義的新名字。不但如此, 他們更在飲食這樣日常生活每天必須面對的事上遇見極大的困難, 妥協就表示不忠於神的命令、玷污自己, 而不妥協, 則要面對強大的統治者的憤怒。
但以理與他的朋友們堅持不妥協, 他們忠心的遵守神的一切命令, 不以情有可原來逃避責任, 或者以為接受佳餚美酒不足以撼動他們對神的忠心。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上都忠心向神, 所以他們在遇見重大考驗的時候才能對神始終如一。
基督徒活在世上也是如同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一樣, 天天要面對是否與環境妥協這樣的抉擇。世界上有許多的敵對神的律, 世界的潮流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挑戰我們的堅持。與之妥協則使得基督徒能夠擁有世上的成功和世人的稱讚, 但是卻得罪神。我們若是以為在小事上凡是妥協的自己能夠在重大考驗來臨時仍舊能夠對神忠心不變, 這是自欺欺人的天真想法。讓我們學習但以理和他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學習討神的喜悅, 將自己分別為聖敬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