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40章:愛之深責之切

耶利米雖然是傳講嚴厲的信息,讓百姓覺得國家的復興與得救無望。看似他一點都不愛他自己的同胞,只是一味的替外邦侵略自己國土的巴比倫講話,但是在猶大被仇敵無情的摧毀而變得殘破不堪、了無生機之際,耶利米原本有自由和權利可以選擇更安舒的地方居住,但是他卻選擇了留在猶大境內與殘餘的老弱傷殘同住,足顯出他對自已國家、百姓的熾熱之愛。

使徒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最為嚴厲,卻也愛這個教會最多,他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足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是愛之深責之切。

教會傳道人有時指出我們的錯來,會讓人感到心裡很不舒服,尤其現代社會主張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沒有妨礙別人就沒有錯,牧者又有何權利來批評我的不是呢?因為大家都拒絕被責備和教導,所以導致教會裡只能講愛和鼓勵讚美的話,聽了讓人心裡舒服的話,而不再有責備和勸誡的話語了。

事實上,一個傳道人若真的愛他的羊,希望羊群能走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萬不能不責備、不勸誡,好聽的話不能帶我們走上得勝的道路,若我們教會的長輩和傳道人還願意因著愛冒著被會友排斥的風險來責備我們,讓我們存謙卑的心接受並且感恩吧!

耶利米書39章:神救贖個人

西底家因為不順服神的話,沒有投降巴比倫,至終落得雙眼被剜,眾子被殺的命運,而耶利米和以伯米勒因為敬畏神且順服神的旨意而得到巴比倫王的特別禮遇。

創世記記載羅得是所多瑪城中唯一的義人,他住在所多瑪城中,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但是他卻沒有能力去影響或改變些什麼(彼後二7-8)。

我們所處的世代日漸黑暗,道德淪喪,真理不彰,耶穌要我們成為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調和並照亮這個黑暗的世代。我們當努力在世上遵行神的旨意、為主作見證、榮耀主的名。但若社會不接受上帝的真光照耀,如同羅所居住的所多瑪城或像先知耶利所處的世代,縱使我們心中憂急、大聲疾呼,仍然聽者藐藐,我們也不能與世俗妥協,仍要謹守遵行神的誡命典章。

神的刑罰將會臨到一切不虔不義的社會團體之中,但是卻有少數人,因為他們個人的信心與行為而得著了神個別的拯救,就像耶利米和以伯米勒一樣。所以若我們對神有堅固的信心,即使整群體受罰,整個國家遭災,也不要害怕,因為神會從災禍中救拔我們。

求神幫助我們在四周圍環境不允許時,仍能堅定我們的信心,也求神在災禍臨到時救拔敬畏祂的兒女們,使我們脫離兇惡和苦難。

耶利米書38章:堅心尋求主,不要搖搖擺擺

西底家對耶利米的立場始終搖擺不定,他多次詢問耶利米關於上帝的旨意,他想聽耶利米的訊息,卻又害怕預言果然成真,他默許人可以把耶利米給殺了,卻又聽從以伯米勒的話,將耶利米從獄中給救了出來;他想明白神的旨意卻又不肯順服神的旨意;致使他最後的境遇十分淒慘,他被挖了雙眼,帶到巴比倫去。

我們是否已經立定心志,定意要明白並順服神的旨意?亦或我們也像西底家一樣搖搖擺擺、三心二意?一旦明白了神的旨意卻沒有順服的心,聽見了神的聲音卻仍執意要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或選擇性的順服部份神的話語;這樣子比不信的外邦人更不好。

有時對神有點兒信心就支持神的事工,有時信心軟弱信不來了,便又撒手不顧神的工作…,如此反反覆覆,其實最終受虧損的還是自己。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各書一6-8

求神幫助我們,堅定我們的信心,不為一己私慾,一心只尋求並完全順服神的旨意。

耶利米書37章:人必順天

古諺說道:「人定勝天」,這是鼓勵人們不要向惡劣的命運及環境低頭,只要奮鬥努力,一定能夠打敗仇敵,迎接幸福的未來。然而本章,先知卻告訴我們,人永遠勝不了天,人打敗不了上帝,也無法頑抗上帝的旨意。人若要蒙福對抗仇敵或面對艱困的環境,不是要勝天,而是要順天。

猶大國的末代君王西底家,多次詢問耶利米,請耶利米為他禱告,他並不是真心希望明白神的旨意,也絶非真心尋求上帝的旨意,相反的,他希望藉著埃及勢力來鞏固耶路撒冷,挽回即將被滅亡的頹勢。數次請求先知代禱並求問神,不過是希望上帝能改變心意賜福予耶路撒冷。

然而先知從神領受的信息卻是神必定要懲罰以色列人的決心;不管埃及人是多麼的強大,以色列人是多麼的努力奮戰,終究是逃脫不掉亡國的命運,即使埃及人殺敗了巴比倫軍隊,他們剩下的傷兵也能燒滅耶路撒冷(V9-10)。這是表明人的任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神的旨意。

要將神降災的旨意改變成賜平安的旨意,奮力抵擋、對抗災害是沒有用的。軟弱的人類如何能勝的了大能的上帝呢?唯一的得救路徑只有真誠謙卑的來到神的面前悔改認罪,離開惡行,唯有順服神、遵行神的旨意,才是面對困境和蒙福的開始。

耶利米書36章:神的話安定在天

你再取一卷,將猶大王約雅敬所燒第一卷上的一切話寫在其上。(V28)

神的話是燒不掉的,約雅敬雖然燒了神藉耶利米所寫出來的話,但神卻吩咐耶利米再寫一次,即使耶利米沒有再寫一次,事情的結果也會證明神話語的真實性。

歷史可以證明這點:中古世紀天主教禁止一般百姓讀聖經,只有神職人員才能讀,許多地區逼迫基督徒,燒毀了所有的聖經…等。這些舉動都無法消滅神的話語,神仍藉著祂忠心的僕人來保守著祂的話語,像約翰胡司,威克里夫、馬丁路德…及許多無名的聖徒都藉著活出生命的見證及犧牲生命來傳揚主的道。

因此,求主能藉著祢的僕人們能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使人能認識神和神的旨意,沒有什麼能攔阻神的話語在這宇宙間傳揚。

耶利米書35章:代代守約,代代蒙福

利甲族的祖先約拿達生於耶戶時期,自那時起到耶利米時期已有二百多年,他們過著遊牧的生活,不栽種葡萄及其他農作物,可能是為了避免在農業方面牽扯到一些迦南的異教敬拜儀式。

先知耶利米藉著利甲族守約、忠誠的榜樣,指責以色列不忠、不信的態度。因為利甲族世代守約,因此神應許他們永不缺人侍立在祂的面前,即在耶和華的殿裡事奉神。

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好不過三代」,能像利甲族一般,二百多年來守住祖先留下的優良傳統,以致不缺人在聖殿中事奉神,這是何等的不容易。我們當在神面前盡忠、守約、持守信心,作子孫在信仰上、屬靈上的好榜樣,將真理實行出來,教與後代子孫,殷勤為他們禱告,求神將賜給利甲族的福氣也賜給我們,使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能代代守約,代代蒙福,永不缺人侍立在耶和華的面前。

耶利米書34章:彼此相愛

V.8-10提到簽約以釋放僕婢,這可能是因為戰時經濟狀況不佳,奴婢反成為累贅負擔,因此富人們遣返他們的僕婢離開,但是後來巴比倫暫時撤軍,猶太的貴冑們便又反悔違約,又脅迫他們的弟兄回來為奴。

根據摩西律法,每逢第七年和禧年都要無條件釋放因為貧窮而成為奴僕的弟兄回家去(參利未記廿五39-46)。這些猶太社會中的有錢人一開始是藐視神的律法,後為私利而假意遵行,然後又背信,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因此,先知預告神的刑罰必定臨到。

神很看重弟兄姐妹之間彼相愛的關係,如果不愛自己的弟兄,反倒欺壓他們,將會受到神嚴重的懲罰,這與新約中的信息極為相合。

馬太福音廿五章主耶穌藉山羊與綿羊的比喻,告訴我們若是沒有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虧欠了主。約翰福音十三,主賜下一條新命令,就是要我們彼此相愛;雅各書二章則教導我們,真信心的具體表現就在於幫助弟兄姐妹的需要。

求主賜我們有更多的愛心,使我們能有具體的行動,為弟兄姐妹犧牲奉獻。讓我們能有憐憫之心、同情之心、謙卑之心,去體會別人的軟弱和發現別人的需要。

耶利米書33章:復興的應許

本章繼續卅二章節主題,表明當神審判的怒氣發過後,百姓要平安歸回,這些蒙赦免、得潔淨的百姓要在萬國中顯為神的榮耀(V1-9),人心要恢復喜樂(V10-11),畜牧業再興旺(V12-13),並且應許大衛家必有人作王直到永遠(這應許後來應驗在彌賽亞的身上,因祂永遠為世界的王),以及利未家族必定要繼續在神的殿中事奉神(此應許則應驗在教會中,彼前二9說到信徒皆為事奉神的祭司)。

本章經文描寫神要復興耶路撒冷,到處生氣蓬勃,而16節則說到「有神的公義居住在其中」。這裡提醒我們,一個地方要蒙主的喜悅,最重要便是認罪悔改,讓那地充滿神的公義。我們希望教會復興、國家蒙福,最重要的便是要求聖靈光照,使我們能悔改離開所行的惡,讓神的公義充滿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我們不是只求人數的增長,因為那並不是神真想要賜下的復興,真正的復興不是更多的人來到教會,而是更多的人悔改、敬畏神,從惡人的道路上轉回,成為合神心意的人,從而走上蒙福的道路。

不論國家的光景如何,也不論教會人多人少,神復興的應許必定賜給那些肯謙卑下來,願意讓主的公義充滿在心中,凡事討神所喜悅的人。

主啊!若要復興我們的國家與教會,求先復興我們個人,叫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祢的公義居住在其中,使祢的公義成為我們的義,阿們!

耶利米書32章:心繫家園

先知耶利米購買便雅憫境內亞拿突的地,是象徵猶大國將來的復興,雖然當時局勢混亂,人心惶惶,鮮有人作置產之計,且亞拿突已陷入敵人手中(v.25),照理耶利米要買的地已毫無價值,但先知深信神的應許,將來他們的後代仍要歸回這地。

從本章先知的訊息與禱告中,我們看見了他愛百姓和國家的心,儘管猶大國對上帝的悖逆與不忠讓耶利米的心常常憂傷難過,以致常常哭泣流淚;部分領袖更給予他精神上的逼迫及肉體上傷害,讓他憂憤而不平。儘管他宣告的是上帝審判自己國家的信息,耶利米的內心卻仍深繫著自己的家園、自己的百姓。因此他在國家憂患之際,土地一文不值之時,買下了境內的一塊土地,表明了他對上帝的慈愛與大能充滿了信心,相信雖然猶大國再度復興、重新蒙福,在人看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神沒有難成的事。購地之事也讓我們看見耶利米對自己國家的那份牽掛與愛。

許多時候我們為著國內社會很多的不公義與敗壞的光景感到不平,恨不得所有的惡人和惡事都一起滅亡,但耶利米讓我們學習了即使心中充滿了不平,也永遠不要對神失去信心,我們也不要對百姓們塞住憐憫的心腸,乃是要憑著信心為著國家的悔改與復興祈求禱告,相信在神絕對沒有難成的事。

耶利米書31章:刻在心版上的約

舊的約是刻在石板上的律法,是行為上的約束,而在此先知所提到新約的內容是人內心的改變,從心裡真正順服神的律法,建立與神之間親密的關係,對神和祂的赦罪之恩有更多的認識。新約是內心對神完全的順服與委身。

外在的行動有時會受到環境的限制,例如以色列被擄時期便無法到聖殿去敬拜神、獻祭;或臥病在床就無法到教會敬拜神, 等等。但新約是刻在心裡的,即使肉體受到限制,心裡對神的愛卻永不磨滅,永不改變。

信仰的核心在於「愛」與「信心」,神以自然界恒常不變的定律來向祂的子民保證,祂對我們的愛是永不改變的(V35-37)。我們能得著神永不改變的愛是何其的珍貴,我們也當敞開心門,真心誠意的愛祂、相信祂、敬畏祂、順服祂,即使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無論環境如何變遷,甚至變得極為惡劣,我們對神的信心也不要有絲毫動搖,對神的愛也不要有半點懷疑,祂永遠是我們的神、我們的主,我們永遠是祂所珍愛的子民(V33b),這就是刻在我們心中永不會磨滅的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