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25章:責任

南國猶大最後的幾個王朝處在一個列強環環伺的時代,亞蘭、亞述、埃及還是巴比倫無不是有精悍強大的軍事力量,小小的猶大在這些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因此君王們各自有其對策計畫。或不是與埃及結盟,或不是投效亞述稱臣,但是大多時候,這些籌謀往往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為君王們—尤其是那些不敬畏神的君王—看不見神那推動萬事萬物的手,所以他們錯過了那最能直接得蒙祝福與平安的方法,就是敬畏順服神。

以色列和猶大的歷史很奇異的同時顯明神的公義與慈愛的性情。即便在作惡的王朝公義的神必須實行審判,但是祂的憐憫也促使祂差遣先知來傳悔改的信息,盼望祂的子民能夠悔改得著憐恤,延緩審判的來臨。因此,連北國以色列最邪惡的亞哈王也有以利亞與以利沙來服事,盡顯神憐恤人的性情。

從整體而言,對以色列與猶大的審判是無可避免,因為敬虔人是在少數,絕大部分的人都離棄神,甚至於以色列沒有一個敬虔的王。但是,猶大少數的好王卻能夠帶來復興,為他自己的世代帶來祝福,延遲了對整個國家的審判。有此來看,基督徒在國家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就極度的重要。即便聖經已經預示了末後日子的審判,但若是我們以禱告來支持自己的世代,懇求神來翻轉國家社會,離棄一切的偶像和不義的事使人悔改回轉向神,我們就可以像那些好王一樣延遲那最終必要臨到的審判,這是基督徒對其所活在的世代的責任。

列王紀下24章:硬著頸項

約西亞,約哈斯,約亞敬,約亞斤,以及西底家是猶大最後的五個王。約西亞時代的復興在他死後嘎然而止,最可怕的是猶大人民在經過復興運動後還是這麼容易的忘記神、隨著不敬虔的王悖逆離棄神,對以色列亡國的教訓更是毫不引以為戒。

雖然在列王紀中沒有詳細的記載這一段歷史,但是服事那個時代的先知耶利米對他所面對的悖逆的猶大有詳細的記載。耶利米經歷約西亞時期的復興,卻眼看國家的靈性急速的敗落,不聽從先知的呼籲回轉悔改,全然的得罪神。從先知的呼籲我們知道,即便在這樣的景況下神仍舊等候著要施行憐憫,可惜猶大沒有給神這樣的機會。

以色列與猶大的歷史讓我們看見人悖逆的傾向,即便摩西留下律法書清楚申明神的祝福與咒詛,但是大部分的人似乎總是硬著頸項選擇走自己的道路,這就是人罪性的可怕。但是感謝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更是復活勝過了死亡的權勢,使我們可以得著復活得勝的生命,不需要被這取死的老我所轄制。

列王紀下23章:預備

自從發現律法書以後,約西亞王盡心、盡性、盡力的來遵守神的律法,因此他在猶大國內掀起一連串的改革,拆毀一切的偶像、祭壇,潔淨聖殿,然後在神的面前守逾越節敬拜神。這約西亞所做的事與希西家所做的事非常相似,是奠定一切靈性復興的基礎。

首先,當人明白神的旨意以後我們才能做那討神喜悅的事,否則就會如同以色列人一樣自以為在敬拜神,一樣的在聖殿獻祭心卻遠離神,做惹動神憤怒的事。

在認識神、明白神的旨意後,希西家與約西亞都除滅一切的偶像自潔,這是追求靈性復興一個重要步驟。或許是因為表面的敬虔而心裡不敬虔,或許是為了那一直無法勝過的罪,我們應當求神時時的來光照我們、鑑察我們,使我們能夠看見自己的罪並悔改在神面前,使自己得著潔淨。

約西亞王極度的重視神的命令,盡心竭力的來做討神喜悅的事,這是一個得勝者的態度。他帶領猶大民眾除去一切神所不喜悅的事,並且守節來親近敬拜神、思想祂過去的作為。

讓我們學習希西家與約西亞這兩位帶來靈性復興的君王,天天的來藉著神的話語來認識神以及祂的旨意,禱告求神光照我們使我們能夠悔改自潔,每天都來讚美神思想神的作為。當我們這樣做,就能預備好自己迎接屬靈的復興。

列王紀下22章:神的話語

約西亞王是猶大最後一位敬虔的王。他和約阿施一樣用民眾的奉獻來修復聖誕殿,因為他的敬虔神使的祭司在修復聖殿的過程當中找到了失傳了的律法書,就是神藉由摩西所告誡以色列人有關於祂的祝福與咒詛,引起約西亞王極度的重視,在以色列境內不但開啟一連串的宗教改革盡除一切的偶像、祭壇,並且大力教導人民要敬畏神。

神曾經藉著摩西指示以色列人,若是他們選擇設立人做王,這王必須要抄錄律法書銘記神的律法。律法書的遺失曝露了猶大靈性的低迷—很顯然,瑪拿西與亞們並沒有遵從神的誡命以致遺失律法書使得神的子民不認識神也忘記神的誡命。從以色列和猶大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失去神的話語的後果,以色列人如同失去方向的羊走向滅亡卻不自知。

所以神教導我們,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8:3b) 當約西亞重新發現神的話語,他就明白如何帶領國家回轉,他的世代因此得以存活並避免神的審判。求神光照我們使我們喜愛神的話語,使祂的話語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在失去信心盼望的時候以祂的話語宣告神的慈愛與拯救,在我們犯罪跌倒的時候因神的話語為罪、為義自己責備自己,使神的話語常在我們心裡,引領我們走得勝的道路。

列王紀下21章:悖逆

瑪拿西是猶大最為做惡的王,可以說是猶大版的亞哈。他是希西家壽命延長後所生的兒子,他的惡行導致了猶大最後的滅亡,即便後來有約西亞王嘗試復興也只是拖延了猶大滅亡的命運。

瑪拿西的惡不只是偶像崇拜而已,而是在猶大經歷了極大的復興、在全國各地的偶像滅盡了以後,並且在以色列亡國的教訓歷歷在目的前提下,他仍舊硬著頸項悖逆,不但重新迎回偶像敬拜,玷污神的聖殿將偶像帶入聖殿當中,還拒絕先知的警告甚至大肆殘害先知。聖經責備他所行的惡甚於外邦人。

歷代志下33章記載因瑪拿西的惡行使得他被擄到亞述,但是他在神面前極度的謙卑悔改,以至於神使他被釋放回歸。雖然悔改的瑪拿西致力於宗教改革拆毀偶像的祭壇,但是顯然效果欠佳,他的兒子亞們繼續行惡。

瑪拿西的悖逆是明知故犯的藐視神的命令,是人自由放縱、憑己意而行的寫照,這樣的罪產生極深遠、極有破壞力的影響。即便他自己悔改了,猶大人民以及他的兒子亞們仍舊繼續行在惡中。求主保守我們的心,能夠謙卑順服,而不是硬著頸項抵擋神,使我們能夠蒙神的祝福,而不是惹動神的怒氣。

列王紀下20:無勝於有

希西家無疑的是猶大諸王當中最為敬虔的王,這是聖經給予的評價,他也因為如此而受到極大的祝福,經歷了許多的神蹟奇事,不但引領國家的復興,躲過亞述的侵襲以至於在當時國際地位得到了提升,致力於提升國家的實力,連自己的壽命都得到了延續。可惜的是在這樣極其成功繁榮的情況下,希西家乃至於整個猶大都犯了驕傲的罪。

根據歷代志的記載,王與以色列民沒有因所蒙的恩來報答神將榮耀歸於神,反而自滿驕傲引得神的憤怒臨到。然而他們自卑因此神容許管教不在他們的世代臨到。(代下32:24-26)這其中,在巴比倫使者來到的時候,聖經記載神離開希西家好好試驗他的內心(代下32:21)這是希西家唯一一件不合神心意的事,也造就了猶大的未來。

有人可能會認為希西家不應該求多出來的十五年的壽命,其實壽命多寡不是問題,而是若我們所求來的年日不能堅持的走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那麼這樣的年日無勝於有。因此,無論我們年日如何,求主堅固我們的心使我們的一生選擇走那合神心意的道路。

列王紀下19章:信心

在猶大經歷了極大的復興後,他們馬上就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挑戰,就是亞述大軍的進攻。在以色列亡國的前提下,猶大要來經過這一個大考驗,就是他們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所信的神。

希西家並不是一開始就全然倚靠神,他曾對亞述王稱臣,企圖以金銀來買得平安,這是人以自己的聰明能力來解決問題的寫照。可惜的是,這樣並沒有為他解決問題。猶大的軍事力量也不足以來抵擋亞述大軍,在這樣急難之時,希西家看見自己的無力與軟弱並將之帶到神的面前。(王下19:3&17)

希西家並且明白偶像的不可靠,即便亞述使者誇耀他們如何滅了諸國,各國的神也無力拯救,希西家卻清楚明白這些偶像的虛假以及不可靠。(王下19:18)在現代的社會,雖然我們沒有敬拜偶像的雕像,但是社會上充斥各式無形的假神,如同金錢、地位、事業等等。我們是否有希西家這樣的看見,清楚明白這些偶像的不可靠呢?

最後,希西家承認唯有耶和華能夠拯救。(王下19:18) 當我們在急難中,威脅迫在眉睫、仇敵囂叫謾罵當中,我們很容易會轉眼看環境而失去信心。等候的時間越久就越容易喪膽。但是越是這樣我們就越應該在這個時候來大聲宣告神的全能、信實與慈愛,讓我們的心來選擇贊同並相信神的話語而不是魔鬼的謊言。

希西家的禱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禱告,基督徒若是能夠看清這三個事實—人的軟弱、偶像的無能,與神的慈愛與信實,即使身處在危難當中我們也能夠擁有屬天的安息,在信心受到考驗的時候也能堅持到底。

列王紀下18章:復興

希西家是南國猶大諸王中最為敬畏神的王,聖經稱讚他說沒有一個人能比得過他的。他效法大衛,廢去邱壇,打碎一切的偶像,甚至連被偶像化的摩西遺物也沒有放過。不但如此,希西家在猶大興起一個極大的復興,他重修聖殿,呼召祭司與利未人自潔來服事神,呼召人民悔改歸向神,眾民同心合意守逾越節,唱詩歌奉獻讚美神,歷代志下30記載這是耶路撒冷自所羅門王獻殿以來從所未有的喜樂。

但是這樣一心回轉向神的猶大卻遇到了極大的災難,就是亞述大軍的攻擊。希西家安慰百姓要倚靠神(代下32:7-8) 但是亞述大軍壓境,使者口出狂妄褻瀆的言語要使百姓驚嚇。眼看滅頂之災就要臨到,猶大經歷了神奇妙的的保守,親眼見證神的大能。

這一段驚險的歷史無不在告訴我們,當一個人或國家要經歷復興首先要做的就是悔改、潔淨自己成為聖潔,如同當時祭司與利未人潔淨自己與聖殿一般。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親近神接受神聖靈的澆灌。而復興臨到的時候,惡者也必無所不用其及的來毀壞與破壞人回轉歸向神。面對惡者的攻擊,我們是否會感到害怕呢?是否因作惡的人感到憤怒呢?猶大百姓給我們立一個很好的典範,就是面對亞述使者的挑釁百姓靜默不語,面對仇敵的威脅與攻擊他們專心的仰望神。事實也證明,神沒有離棄那敬畏祂的人。神的話語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倚靠耶和華的必不致羞愧。

列王紀下17章:專心一意

聖經在本章對北國以色列的亡國做了一個註解,聖經細數了以色列的罪,這些罪是最終導致以色列亡國原因: 得罪神、敬畏別神,建築邱壇、設立並且事奉偶像,占卜、行法術、使兒女經火,順從外邦人和以色列諸王的條規,暗中行不正的事,行神眼中為惡的事惡事,硬著頸項不聽先知的勸戒,離棄神一切的誡命,拜耶利波安設的金牛犢。

從以色列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以色列人並沒有完全否認耶和華是帶領他們出埃及的神,但是他們也沒有完全遵行神的旨意。移居以色列的外邦人經歷神的全能,學會敬畏祂,但是卻也不願意完全順服於祂。聖經是如此形容他們的: 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不專心敬畏神,不全守自己的規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華的誡命。

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是否也是一心一意的順服神事奉神的?雖然我們活在這世上,但若是我們心中最重視的是神以外的人事物,就有可能是奉這些為偶像,即便我們以耶和華為神,也沒有脫離偶像的綑綁。求神光照我們的心,使我們能夠看見自己真實的景況,並且有順服受教的心,全心全意的歸向主。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7:24

列王紀下16章:敬拜

在南國猶大亞哈斯王算是除了瑪拿西以外最為惡劣的王。他敬拜偶像甚至將自己的兒子以火焚燒獻祭(經火),不倚靠神反而尋求亞述作為他的幫助—此舉使得猶大淪為亞述的附屬國,並且他還私自改變聖殿改變神所設立的敬拜方式。

亞哈斯王以外邦的祭壇為模型擅自改變神的祭壇,將原來的銅壇變為他占卜求問的器具,本來作為盛用來潔淨的水的大銅海被挪走,破壞神所命定的獻祭方式,這實在是對神一件很大的冒犯。亞哈斯的行為所代表的是他不願以神的意思為念,反而是以自己的意思凌駕於神,這是極其自我中心以及藐視神的。因為神所啟示的會幕結構是有其規則與含義的—地上的會幕乃是天上會幕的影子,而聖殿的建造也是根據神對會幕的啟示,不單單只是一個建築而已。

神是全能的造物主,人敬拜祂當以祂所喜悅、啟示以及認定的方式,就是以心靈以及誠實來敬拜祂,而不是憑著己意來敬拜祂。並且,我們敬拜是因祂是那個聖經所啟示的神—慈愛、信實、良善、公義、恩典、全知、全能、聖潔的神;我們的敬拜不應該因環境的變化以及我們對神的期待而有所改變。即便環境有許多困難,即便我們的禱告遲遲得不著神回應,但這些都不影響神的性情和祂的偉大,也不該影響我們對祂的敬拜。只因為祂是一位這樣值得稱頌讚美的神,因此我們敬拜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