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19章:在神的手中

嫉妒與憤怒侵蝕掃羅王的心,使他的精神狀態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無法壓抑那想殺大衛免除後患的想法。他也付諸行動,動員國家機器來打壓謀殺大衛。對於大衛來說這是很可怕的挑戰;大衛比不上掃羅的權勢和資源,面對這樣的迫害他如何能夠抵擋的住呢?

但無論掃羅如何的逼迫,神卻定意要拯救大衛,祂的旨意不會因人的籌謀而改變。神用約拿單和米甲救大衛,更是以聖靈感動掃羅王自己,這一切都顯明無論情勢有多麼嚴峻,無論掃羅的殺心有多麼的堅定,神仍舊掌管一切,就連掃羅王自己也是在神的手中。

這一幕相信對大衛的靈性有很大的沖擊,這一連串的事件使大衛學習信任神的保護。雖然現在我們處在環境面臨極大的艱難,瘟疫肆虐,蝗蟲過境,氣候變遷等等問題使得人心惶惶,但是在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防禦準備之後,要知道神仍舊掌權,一切世上萬有仍舊在祂的手中。但願災難不要使我們失去信心離開神,反而要緊緊的抓住祂,將自己藏在全能者的蔭下。

撒母耳記上18章:嫉妒

神的靈離開了掃羅,這裡面所蘊含的意義是極深刻的,對掃羅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看見在第17章,面對敵人歌利亞掃羅失去了勇氣 — 在他初登王位的時候,面對敵人的勇敢與對敵人的義怒是神所賜予的。神的靈離開掃羅後所造成的另一個更加可怕的後果便是掃羅從此受到邪靈的攪擾,因為他的驕傲和不順服造讓邪靈有了可攻擊的破口。掃羅沒有為此而悔改,他只是享受大衛的琴所帶來的暫時的紓解,卻沒有真正的尋求解決根本的問題,漸漸的走向滅亡。

或許有人會覺得嫉妒是人所不可避免的情感,掃羅的嫉妒無可厚非,但約拿單卻在這件事情上與掃羅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做了一個極美的示範。做為王儲,約拿單完全可以與掃羅同仇敵愾的對付大衛的。甚至,因為大衛的出現,受到更大的威脅的人應該是約拿單,但是約拿單卻欣賞愛惜大衛。

約拿單與掃羅不同的地方是他們對神不同的態度。在之前的戰役中不難發現,約拿單是個敬畏神的人,並且他對神有相當的認識。因為敬畏神、順服神,約拿單不因自己在戰場上的表現不如大衛而嫉妒,也不因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而排斥大衛,他反而喜愛有耶和華同在的大衛,這是一個敬畏神的人對另一個屬神的人在靈裡的認同。

掃羅的嫉妒使他心裡充滿憤怒,最後失去理智。求主賜給我們敬畏神的心,使我們能夠學習約拿單的榜樣,不因別人的優秀或好處而嫉妒,反而是在主愛裡充滿安全感,選擇成為別人的祝福。

撒母耳記上17章:老練

當大衛的石頭打穿了歌利亞的額頭時,巨人歌利亞當時一定死的很不甘心,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死在一個在他看來是個軟弱的小白臉的手中。從以色列人和掃羅王來看,他們或許覺得整件事很滑稽,太過沒有常理。但是從大衛的角度來看,一切又顯得如此理所當然。

這不是因為大衛太過自大,他能夠不害怕並且從容應敵,是因為他曾經多次經歷神的拯救和保護,他對神的信心是有憑據的。保羅在羅馬書提到人能夠在患難中仍舊歡喜是因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愧 (羅馬書5:3-5)。大衛過去多次的依靠神,生出老練與盼望來,知道勝敗在乎耶和華,不在乎自己的能力。所以,高大的歌利亞在大衛的眼中,就像是那曾經被他打敗的熊一樣,沒什麼好緊張好害怕的。

你是否也在經歷苦難呢?讓我們學習抓住神的手,讓祂帶領我們渡過難關,學習相信祂的慈愛,學習信靠祂的大能。當我們一次次經歷神的帶領,就會生出老練,生出盼望,在面對下一個歌利亞的時候,能夠像大衛一樣依靠神從容的面對。

撒母耳記上16章:神的揀選

因為掃羅的驕傲與不順服,神厭棄掃羅另外揀選別人來繼承王位。在撒母耳看來,新膏抹的王必定要勝過掃羅的。初始被揀選的掃羅是有很不錯的條件的,因此撒母耳不斷的在耶西已經成年的兒子當中猜想誰才是那蒙神揀選的新王。但是神非但沒有選擇那成年力壯的戰士,反而選了一個牧羊的少年郎。

大衛在家中年紀最小,也最不受到父親的重視,在幾個勇士哥哥當中顯得很微不足道,但是大衛卻是一個認識神的人。他在放牧的時候經歷神的保護,學習倚靠神,所以在後來面對歌利亞的時候他能夠不慌忙、勇敢請戰,因為他深知自己所倚靠的。大衛與神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在他所做的詩篇中可窺得一二,而這樣的品質是掃羅最為欠缺的。

神看重人與祂的關係,即便在當時七個哥哥的外在條件更勝過大衛,在神看來大衛對神的信任和倚靠更加可貴。神因著大衛的信而揀選他,神也訓練大衛使他進入掃羅的王廷裡面學習王的事物,一步一步的帶領大衛成為一個合格的王。

撒母耳記上15章:成功

掃羅與亞瑪力人的爭戰在人的眼中是極其成功的,他打敗敵人殺盡亞瑪力人,生擒亞瑪力王,擄掠牛羊並一切美物。這是以色列人在士師時期憋屈了幾百年,受盡外邦人欺壓後,在軍事上空前的勝利。但是,撒母耳卻不但沒有嘉許,反而嚴厲的譴責掃羅王。

這一場戰役是神所發起的,人或許不明白為何神要下如此殘忍絕殺的命令。但是我們從經文中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不是以色列人對亞瑪力人的報復,而是神對亞瑪力人犯罪的刑罰(v18)。掃羅與以色列人只是神所揀選用來執行刑罰的器皿。從這個角度來看,掃羅王在這件事上辦的的確是挺失敗的。

掃羅的問題在於他只揀選他認為好的、對他有利的命令來遵守,他以自己的判斷為準則而扭曲了神的旨意。當撒母耳指出他的錯誤時,他自欺欺人(v13),然後把責任推給百姓(v15),甚至把他的不聽命冠予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要留下來獻祭給神(v15)。掃羅對先知的指謫不以為意,就連認罪的時候也無多少真心,因為在他的認知中他並無大錯。

什麼是成功呢?世上所定義的成功不外乎就是學位,地位,事業,金錢,家庭,等等。但是在我們世上獲得的成就不見得就能得到神的贊許;掃羅王的大勝在世人眼中無疑是成功的,但是神看見的卻只是他的驕傲與不順服。掃羅的成功也無法長久,他所看重的王位終究還是給了別人。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會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長存。(約一2:17)

撒母耳記上14章:得勝的關鍵

掃羅王在密抹戰役開戰前久候撒母耳不至,為了防止軍心潰散、更多的人怯懦退回,他逾職私自獻祭。在那之後,戰役似乎陷入僵局,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便和他的戰友殺入非利士的營中。約拿單顯然比他父親掃羅更懂得屬靈的原則—得勝乃在乎神而不是在乎人數多寡(v6)。因為約拿單信靠神,他不但能夠以一當十,他們的英勇甚至引起非利士人大軍極大的騷動。非利士軍開始混亂潰散(v16),互相攻擊(v20),他們當中的希伯來人反叛轉過來攻擊自己的軍隊(v21),最後那些原本害怕離掃羅而去、躲在以法蓮山地的以色列人也出來追趕非利士人(v23)。这一切都是因為約拿單信靠神,神奇妙的作為介入這場戰爭中使以色列人得勝。

掃羅在這場戰役當中表現出他的不足,且不說他先前逾越祭司的職分獻祭,在約拿單成功的在敵軍中製造出騷動時他沒有趁機進攻,反而浪費時間在一些圖有其表的宗教形式上。他命人運來約櫃(v15),隨心所欲的停止求問(v16),然後極其冒失的要求以色列人禁食以至於戰士困乏(v31)。

這次的戰役應該歸功的是約拿單,因為他比掃羅更明白致勝的關鍵。得勝不在乎人數的多寡,不在乎武器裝備的精良,也不在乎那些如宗教器物或是禁食自苦的宗教形式,而是在乎耶和華。因為約拿單明白這個真理,所以他以區區二人之力挑起致勝的先機。

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14:6b

撒母耳記上13章:主權

在掃羅做王的第二年他面臨一件十分危急的情況,非利士人的攻擊深入以色列腹地,敵我雙方兵力懸殊。非利士人以十倍以上的兵力壓境,其中還包括了騎兵和戰車,兵士更是配戴精良的武器裝備。反觀以色列人少數的軍隊,甚至只有寥寥幾人才能配戴刀劍。已經少到可憐的軍隊在久候撒母耳未至的情況下甚至開始潰逃,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掃羅王為了安定軍心擅自獻祭,卻遭來撒母耳嚴厲的斥責,甚至預言他要因此失去王位。為什麼撒母耳會如此嚴厲譴責掃羅王呢?是否這是撒母耳與掃羅王的權力角力呢?

撒母耳並不是單單氣憤掃羅王越權擅自獻祭,而是這整件事所代表的意義是掃羅王對於神的不信與不順服。掃羅王的確在很險峻的考驗當中,但是他所思所想的是如何組織百姓對敵,如何使用他的資源解決面前的問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企圖靠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尋求神的幫助。因為代表神的撒母耳遲遲未至,他深覺情況危急,所以他不再忍耐等候,而是選擇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安靜等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功課,尤其是當環境和未知使我們恐懼時,我們很容易對神的靜默產生懷疑,不確定神是否能夠及時的幫助我們脫離困境。若是我們沒有足夠的信心,我們會像掃羅一樣選擇放棄等候,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我們若要看見神的作為,首先是要學會不作為,安靜的等待神,將主權交給神。

撒母耳記上12章:白忙一場

從撒母耳對以色列人的訓詞中我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無論以色列有沒有立王,神仍舊才是那真正統治他們、使他們的平安有保障的王。無論立王與否,以色列人仍舊在神的管教中,若是他們順服神就得著祝福,若是他們悖逆離棄神就會遭受咒詛。這樣,他們得到了一個王,卻仍舊是走回原點,他們的王和君主政體無法給予他們所求的平安,真正賜予平安的仍舊是神,以色列人求王,基本上是白忙一場給自己套了個枷鎖,對他們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立王最大的弊端是高舉一個人使之有極大的影響力,若是這個人離棄神,以色列民很容易被他所影響誘惑走遠離神的道路。感謝神,雖然以色列人所求的是神所不喜悅的,但是神仍舊賜給以色列人恩典。祂以無限的忍耐與恩慈對待祂的選民 (v22),設立如同撒母耳一樣的先知來輔佐君王、為人民代求,並教導人民過敬畏神的生活。

我們生活在世上所倚靠的是什麼呢?有什麼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呢?讓我們學習倚靠那真正值得我們信賴的神,不要像以色列人一樣企圖在神以外尋求平安,所託非人,到最後才發現白忙了一場。

撒母耳記上11章:等候

雖然神早已告訴撒母耳掃羅將要為以色列的王,他在以色列人面前仍舊公開摯籤選出掃羅,以表明這乃是神的旨意,不是他個人的意思。然而在這之後,不是全部的以色列人都順服這個新的王的,這裡也顯現出以色列人是如何的抵擋神,只顧著順自己的心意而行。

掃羅在這一件事上顯出了智慧,他並不急著建立自己的勢力,求那貴為以色列王的榮耀。他也沒有拉幫結黨,剷除異己,對於那反對他的聲音他選擇無視(撒上10:27)。反而,掃羅隱退回到自己家裡去(撒上10:28), 繼續往日的工作(撒上11:5),靜靜的等待。直到神時間到了,掃羅被聖靈所充滿,帶領以色列人打了勝仗,以致民心歸服,鞏固了他的王權。

雖然掃羅王後來做了許多得罪神的事,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不急著為自己申冤,證明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獲取贏得榮耀,反而抓住神的應許,靜靜等候神的時間。因此,神高舉他,使他得到百姓的擁戴,順利的登基為王。

撒母耳記上10章:新心

掃羅是一個個人條件相當好的年輕人,但是這不足以使他承擔神所託付他的事。顯然的,掃羅自己也這麼的認為, 所以他先是推託,而後躲避。以人的觀點來看,掃羅出自便雅憫支派,是12支派中最小的,之前也與其他支派生過嫌隙,他自己本身也沒有任何經驗,這樣的他如何能夠承擔這樣大的責任呢?

在掃羅被膏立為王前,神的靈臨到他,賜給他新心,使他被聖靈所充滿,領受從神而來的能力。因為被神的靈充滿,所以掃羅變得勇敢、果決、有能力。只是好景不常,雖然神的靈臨到他身上,掃羅卻沒有邀請神的靈常住在他身上,進而成為滿有聖靈的人。反而,他開始驕傲、恣意、不順服神的旨意,他一直拒絕順服神,以至於神的靈最後離他而去,造就了他悲慘的結局。

一個被神揀選的器皿首重的不是他的才幹或是個人魅力。 當神呼召我們服事祂的時候,讓我們不要專注在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才能,而是更注重我們是否願意成為一個新造的人,被神掌管,順服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