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17章:責任

Related image

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不滿意他們所分得的地, 認為他們的支派人數眾多, 應該得到更多的土地。並且, 他們不願上山開墾, 而在平原上的敵人擁有戰車使他們望之卻步。言下之意, 他們想要更多的土地, 卻指望以色列的大軍為他們爭戰, 而不想憑己力掃除自己境內的敵人。這樣的態度與猶大的迦勒有天壤之別。迦勒老當益壯主動尋求與最可怕的敵人亞納族爭戰, 並不懼承擔自己的責任。

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只看見了困難就抱怨神的恩典不夠。相較於他們的消極怠惰, 約書亞的回應就相當的正面充滿信心–你家大業大, 也非常強盛, 敵人雖然厲害, 但是你有萬軍之耶和華, 因此你能戰勝敵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 有自己的仗要打, 有屬於自己的敵人要面對, 有隻屬於自己的土地要收復, 但願我們都成為迦勒, 而不是以法蓮和瑪拿西。

約書亞記16章: 盡滅

Image result for grass field

猶大、以法連和瑪拿西半個支派是最先分得土地的支派,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沒有分別在自己的土地上盡滅迦南人。猶大和瑪拿西支派“不能”把他們趕出(15:63 & 17:12), 而以法蓮支派“沒有”趕出他們境內的迦南人.(16:10) 。

嚴格來說猶大人沒有趕出耶路撒冷的迦南人, 他們或許可以辯解說耶路撒冷是在便亞憫支派的境內, 不屬於他們的轄區。實際上, 當時便亞憫支派尚未得地, 而耶路撒冷就在他們地界的邊緣上, 他們可能是懈怠而不願意費心去處理這件事。以法蓮支派未將基色的迦南人趕出也應該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因為基色也恰在以法蓮地的邊界上。而瑪拿西支派則很清楚的表示他們無法將迦南人滅盡的原因– 他們不願意往山地上去, 覺得太辛苦, 而且他們的敵人有鐵車。 (17:15)

這三個支派不願意付出代價, 完全的滅盡迦南人, 雖然表面上好像以色列人掌控全局, 迦南人成為他們的奴僕, 實際上他們為將來埋下隱憂, 未來這些外邦人重新強盛起來的時候, 就要危害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無法真正完全的承受神應許的美好, 因為他們給敵人留了重新崛起的一線生機。因此對待罪的態度應該是趕盡殺絕, 不留一絲地步, 不讓罪有春風吹又生的機會。

約書亞記15章: 拈鬮

Related image

神吩咐摩西分派以色列人產業的方法是拈鬮, 不單是按支派來拈鬮, 也要按家室拈鬮。拈鬮到底是什麼呢? 那應該是類似於抽籤決定的一種動作。乍看之下似乎很不科學, 但是在有一位全知全能的神的先決條件下, 拈鬮就是一件神與人同工的、信心的表現。

神分配土地的原則是人多的支派多得地, 若是拈鬮完全是憑靠偶然和機率, 哪裡能毫無差錯並且精準的將地段大的土地分配給人數多的支派呢?但是神卻是全知的神, 在祂凡是都能。當人伸出手抓取那答案的時候, 看似是人的手在動作, 實際上卻是神的手在動工。

在新約的時代已經降下了聖靈保惠師, 拈鬮就不再適合作為求尋求神的方式, 但是其中得勝的屬靈原則仍是不變的– 人若相信神必成就祂的應許, 他就要依照神的吩咐而行, 大膽的憑著信伸出手, 但卻將答案完全的交給神, 神也必然不使祂自己的話落空。

約書亞記14章: 未得之地

Related image

這個時候大型的戰爭已經結束, 但是這並不表示以色列人已經能完全掌控了全迦南地。以色列人佔據了主要的大城和交通幹線, 但是還是有零散的殘餘勢力分佈在各地。但是這時候神卻要他們開始憑著信心來拈鬮得地。

對基督徒而言, 耶穌已經帶領我們勝過了罪和死亡的權勢, 我們也因著信與祂復活的生命連結,使我們在祂的得勝中有份。但是, 不可否認的是老我的生命仍舊殘存在我們當中, 使我們無法完成的享受神的應許。

這些未得之地是神特別為我們存留的, 好叫我們與祂同工, 使我們學習爭戰, 並且得勝。迦勒面對未得之地的態度是積極的, 大有信心的。 85歲的迦勒仍舊不畏與巨人亞納族作戰, 他也勝過敵人, 得著神應許給他的產業, 因為他專心的跟從耶和華。

約書亞記13章: 承受產業

Related image

神應許以色列人迦南美地, 但是事實上, 迦南地盤旋著許多的勢力, 除非將他們一一趕出, 否則想要得著這地就是個空談。要得到地、要享受神應許的豐富就必須先經歷爭戰。以色列人沒有認為一旦他們渡過約旦河, 迦南人就會禮讓出他們的土地。但是很多基督徒卻是天真的以為只要信了主從此天色常藍。其實基督徒信了主後會發現心裡開始有了爭戰, 老我與聖靈之間開始產生衝突拉鋸, 而撒旦也絕不會輕易的放棄牠本來所坐擁的地盤。因此若要我們要完全的享受神應許的豐富, 就必先經歷爭戰。

爭戰的目的在承受產業, 享受產業則需要在爭戰中得勝。約書亞記的寶貴在於這本書告訴我們那些在我們眼中可怕的敵人、堅固的營壘在神面前都無法站立的住。若是我們如同以色列人一樣以耶和華為元帥, 選擇緊緊的跟隨主倚靠主, 祂會帶領我們奪得迦南, 得勝再得勝。

約書亞記12章: 數算

Related image

約書亞記12章開始是一系列的對於所得著的產業的分配, 12章是以色列人回顧他們的爭戰數點他們的戰果。在約旦河西, 他們擊殺了二王, 就是亞摩利王西宏與巴珊王噩。這兩王所統轄的地較大, 不同於河西的王是以城池作為領地。在約旦河西, 以色列人擊殺了共31個王, 每個王的姓名都記錄在12章。

當人面對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困難的時候很容易就害怕膽怯, 如同第一代的以色列人。他們面對許多的敵人, 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夠完成神的吩咐。他們看見自己的渺小, 看見前方的困難重重, 獨獨沒有看見神的大能, 因此他們失敗了。第一代的以色列人看不見神的帶領, 不是因為神少在他們面前行神蹟奇事, 是他們缺乏對神的信任, 忘記回想神的恩典。其實神設立許多的節日禮節, 甚至吩咐摩西寫一首歌流傳下來教導以色列人(申31:19), 用意就是要幫助以色列人學習數算神的恩典, 以至於將來面對困難的時候仍舊有信心依靠神。

12章是以色列人戰事的總結報告, 是勝利的宣告, 也是對神恩典的感恩 – 看啊! 祂為我們成就何等的大事, 使我們戰勝仇敵, 並得著所應許的產業。感謝主!

約書亞記11章: 倚靠

Related image

在此之前以色列人掃平了迦南地南部地區, 他們輝煌的戰績使得北部的迦南人聯合起來抵抗。這次以色列人要面對的數量更多、配有戰車戰馬的聯軍。這樣一來, 兩軍實力相差懸殊, 好比騎兵對上步兵一樣。光看兩軍的人數裝備, 以色列人看似處於劣勢, 但是對以色列人來說這些從來就不是製勝的關鍵 – 他們的所倚靠的是神。

神也不希望以色列人倚靠外在的事物, 當以色列人勝過北方聯軍之後, 神吩咐他們要砍斷馬的筋蹄, 用火焚燒他們(聯軍)的車輛(v6)。這個命令從人的角度來看是浪費資源的, 以色列人若將馬匹和戰車收編便可以強化他們的軍事裝備, 對他們來說是有益的。但是從神的角度來看, 這些事物卻會使得以色列人忘記倚靠祂。

以色列人得勝的關鍵是他們倚靠神。上一代的以色列人不曾倚靠祂, 所以他們看見巨人亞納族人就灰心喪膽; 這一代的以色列人倚靠神, 所以他們能夠剪除亞納族人。亞納族人不是變矮小變軟弱了, 改變的是以色列人。以前他們做不到的, 倚靠神凡是都能。

不是倚靠勢力, 不是倚靠才能, 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亞4:6)

約書亞記10章: 回到吉甲

Related image

以色列人打仗的時候以吉甲為本營, 當他們打攻占耶利哥與艾城之後, 並沒有進駐城中, 而是退回吉甲。與五王之戰後, 他們仍舊退回吉甲。奪了瑪基大, 立拿, 拉吉, 伊基倫, 希伯倫, 底璧, 迦薩, 歌珊等地後, 他們再次退回吉甲(v43)。吉甲對以色列人來說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在初渡約旦河時, 神吩咐以色列人在吉甲受割禮, 吉甲對他們來說, 是證明他們是屬於神, 接受神的印記的地方。從屬靈的方面來說, 在那裡是老我的生命受到對付, 人降伏在神面前。回到吉甲代表人時常維持在釘死肉體的狀態下, 使人符合做主的工的條件 – 一個不願尊主為大的人是無法與神同工的。當神復活的大能在人裡面工作、在他身上彰顯祂的大能時, 人就能夠如同以色列人一樣, 得勝再得勝。

約書亞記9章: 成長

Related image

基遍人的欺騙使以色列人處在兩難之間– 神吩咐他們要除滅迦南地的人, 這是神藉著以色列人的手對迦南地幾百年間拜偶像行邪淫不悔改的審判, 但是以色列人卻因為一時的疏忽與他們立約。他們若是放過基遍人, 就是沒有聽從神的吩咐, 若是毀約, 也是得罪神, 因為這約是指著耶和華所立的。

在艾城事件後發生才沒有過去多久, 他們又馬上發生了同樣的失誤, 他們再次忘了求問依靠神。他們受了些好處(食物v14), 覺得自己可以做主了, 就在他們認為的小事上摔了個跤。可見人是多麼的健忘, 學過的功課很容易的就被別的事物所影響, 再次犯同樣的錯。

但是以色列人也不是完全沒有長進的; 雖然他們惱怒基遍人的欺騙, 但是他們仍舊謹守承諾, 知道敬畏他們在神面前所立的約。曾經他們的先祖與神立約卻又馬上造金牛犢, 但是他們如今懂得 ”約束自己, 不可食言, 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 (民30:2)。

聖經很實在的記載以色列人的成長與跌倒, 為後世走屬天道路的基督徒帶來盼望。與神同工的、佔領迦南地的以色列人從來就不是完美的, 縱使是第二代的以色列人和神所揀選作為摩西接班人的約書亞也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 跌倒了就在神的恩典裡再次站立起來, 神耐心的等待他們, 雕琢教導他們, 直到他們完全得到了祂為他們準備的流奶與蜜之地。

約書亞記8章: 彎路

Related image

與耶利哥城相比, 艾城應該算是非常小的戰役。在7章, 約書亞所做的判斷是只要小股兵力就可以攻下, 卻哪知打了個敗仗, 甚至連軍心都差點散了。之後整兵重來, 他們又是詐敗又是伏兵突擊, 這樣的打法與耶利哥城相比, 簡直是勞心勞力。但是, 小小的艾城卻是需要這樣才能攻下。

耶利哥城的爭戰所靠的是信心, 人完全的順服在神的帶領, 因此一切亨通順利。艾城的失敗在於人犯了罪, 失去神的同在, 並且他們驕傲開始依靠自己。當他們回轉之後, 雖然神仍舊帶領他們得勝, 但是他們要付出更多, 不如像耶利哥一開始就完全依靠順服主時的榮耀平順。

聖經裡記載許多的人因為剛硬而選了難走的路, 雅各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雖然知道神的應許, 也渴慕神的應許, 但是卻企圖依靠自己偷拐搶騙來取得。可嘆的是他費盡心力卻仍舊求而不得, 直到他順服在主的面前。若是他一開始就尋求順服神, 想來必可以省去他許多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