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書9章: 拆毀與重建

1.jpg

阿摩司書7-9章記載先知所領受的的五個異象, 這些異象呈現出以色列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滅亡。第一個(7:1-3)與第二個異象(7:4-6)帶著勸勉的意味, 神期盼著以色列人能夠悔改。在第三個異象中(7:7-8), 神的審判再無可避免; 第四個異象(8:1-2)則定讞以色列的結局。在第五個異象(9:1-4)中, 先知看見聖殿被拆毀, 以色列亡國, 無人逃脫的了神的審判。

在地上列國當中, 以色列擁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不是因為她如何強大特別, 而是她是神揀選立約的國家。她擁有從神而來特別的祝福與保護, 但是她卻沒有履行她應盡的責任, 就是遵從神的話語, 成為列國的榜樣與祝福。以色列人的問題是他們癡心妄想在背叛神的之候還能保有從神而來的特權。因為以色列不願履行她與神的約, 神的祝福與保護也就離開了以色列, 這樣的以色列與地上其他列國毫無不同。

但是, 亡國被擄不是以色列最終的結局, 也不是神對以色列的心意。先知對以色列預言的一個共通性, 是被擄後重建的盼望。神是信實的神, 縱使在公義的審判後, 他仍舊記得他與大衛所立的約。當以色列學會順服神的時候, 他要施恩使以色列人回歸故土, 他要重新建立與以色列的關係。

阿摩司書8章: 來不及了!

1

在第五章先知迫切的呼籲以色列人悔改, 他帶給以色列人的是憐憫的信息: ”要尋求神就必存活”。但是在第八章, 先知的信息卻帶來嚴厲的審判, 他說, 來不及了! 來不及了! 你們都要面臨死亡!(v14)

先知以賽亞說,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 相近的時候求告他。”(賽55:6) 這個時候的以色列人已經失去了悔改的機會, 他們縱使想要尋求神也尋不見了(v12), 如同夏天的果子已經熟透了, 正是要收成的時節 (v1) 。

神的審判臨到以色列人是因為社會的詭詐不公義(v4-6)以及人輕忽神的話語(v11)。”人活著, 不是單靠食物, 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8:3) 以色列擁有神的話語, 但因為他們輕忽神, 神便收回他的同在和保護, 收回了一切的啟示。最後, 縱使他們想要尋找也再尋不見(v12), 就連偶像也無法滿足他們靈裡的飢渴, 死亡成為他們無可避免的結局。

阿摩司書7章: 咎由自取

1

本章記錄了三個異象和神對審判兩種不同的態度。在第一個和第二個異象當中, 神要藉著降災來審判犯罪的以色列人, 但是因為有了先知的代求, 神憐憫免了刑罰給人認罪悔改的機會。只是, 當災難結束後, 神的慈愛憐憫並沒有促使以色列人悔改回轉, 他們反而有恃無恐的偏行己路, 導致神不得不收回他的憐憫, 不再寬恕。(v8)

在第三個異象中先知所見的準繩適用於建築, 在建造房屋的過程當中, 準繩可以確保新房子建得筆直。同樣的, 它也用在建築物的保養。老房子若是歪斜就有倒塌危險的, 使用準繩測量舊房子可決定這房子是否到了該摧毀重建時候了。神以準繩比喻以色列人如同那已經危危欲墜的城牆, 為著安全的緣故必須被摧毀。

雖然在這三個異象當中, 神表現出了兩種不同的態度, 但是這不是因為神對審判的態度搖擺不定, 反而, 這三個異象凸顯出以色列的冥頑不靈與咎由自取。神是公義的神, 但他也是憐憫的神, 他不會毫無預期的降下審判, 反而一再的給人機會悔改。當人一再的拒絕他的憐憫與寬容時, 最後連先知也不再代求赦免, 審判免無可免的終將到來。

阿摩司書6章: 虧欠

1

在阿摩司4:1-3先知以”巴珊母牛”來譴責以色列上流社會的貴婦, 在6章, 他的注意力轉向有權有勢的男人。先知對他們的譴責有二: 他們沉浸在虛偽的安全感, 生活奢華淫靡。

以色列人對當時所處的國際形勢太過自信, 他們以為堅強的保壘和軍事力量, 甚至與鄰國的邦交可保錫安(耶路撒冷, 南國首都)和撒瑪利亞(北國首都)的平安。他們的倚仗不是來自對神的倚靠, 而是對外在事物的倚賴, 他們不知道地上沒有永遠長存的國, 神的同在才是平安的來源。先知譏諷他們的無知, 提醒他們比他們強大如甲尼, 哈馬, 以及迦特都已經覆滅, 以色列哪裡來的自信能夠永保平安呢?

因為以色列人沉浸在平安的假象裡, 他們所追求的無不是享樂安逸。這些本來要為國家社會謀福的掌權者驕矜奢華, 反而絲毫不關心國家社會, 心中無神。(v3-6) 他們的虧欠是他們沒有負起領導國家人民的責任。因此, 神對他們的審判是他們也要首當其衝承受神的刑罰: 他們要首先被擄, 首先被消滅。(v7)

阿摩司書5章: 你們要尋求我, 就必存活

1

本章是一首先知為以色列做的哀歌。什麼是哀歌呢? 哀歌是為喪禮所做表示悲傷和哀悼的歌。先知在這時候做哀歌, 如同在人還活著的時候就為他哭喪一樣。雖然以色列表面看似仍舊繁華, 但實在是如同瀕死之人, 先知已經看到了以色列的結局, 就是以色列人將要被擄到大馬色(v27)。

哀歌並不是一味的死氣沉沉, 先知的信息留下一份希望, 若是以色列人尋求神、行善恨惡, 他們就能夠存活下來。可嘆的是以色列不願意, 他們不承認神實則已經離開了他們, 他們甚至期盼耶和華的日子, 以為那日子必然充滿神的恩典和賞賜。先知卻擊破了這個幻想, 明白的告訴他們, 他們所要面對的是審判不是祝福。(v18-20)

既然尋求神就必存活, 那麼我們該如何尋求神呢? 保羅在羅馬書告訴我們, “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裏復活的人, 將自己獻給上帝。”(羅6:13) 我們不可如同以色列人一樣, 以為受洗成為基督徒就萬事OK了。我們仍舊要不斷的尋求神光照我們的心, 這樣我們才能看清楚自己的不義, 並且要尋求主耶穌的義彰顯在我們的身上。神不要虛假的敬虔和不誠實的敬拜, 他盼望我們都能夠盡心尋求他的面, 心裡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 使公義如江河滔滔。”(v24)

阿摩司書4章 : 你們仍不歸向我

1

第4節開始是新的一篇講章, 先知譴責以色列人虛有其表的、不純正的信仰。當時的以色列人熱衷宗教活動, 外表看起來崇拜很是興旺虔誠, 但是內裡卻沒有真正敬畏神的心。不但如此, 以色列人的敬拜還融合了外邦人的偶像和惡習, 他們在神的聖殿裡敬拜偶像, 褻瀆污穢神的聖所。為此, 神降下各樣的災禍為要使以色列人受到管教從而悔改。很不幸的是, 以色列人完全的漠視了神的管教, 令神悲呼: “你們仍不歸向我。”

在以色列的歷史中, 他們曾經多次的犯罪, 為了挽回他們, 神或是將他們交給敵人, 或是降下災禍, 敦促以色列人回轉。這樣的回轉是從心而發悔改, 如同申命記4:30所說, “日後你遭遇一切患難的時候, 你必歸回耶和華 – 你的神, 聽從他的話。” 但是當時的以色列人徹底的忘記神, 他們的心已經離開神非常的遠, 以至於他們無法從這些災禍當中看見神的做為, 沒有人發現他們大大的得罪了神。他們再三的錯失悔改的機會, 以至於最後他們要面對的是審判定罪的主。

阿摩司書3章: 知法犯法

1

在地上萬族中, 我只認識你們; 因此, 我必追討你們的一切罪孽。(v2)

以色列是被神所揀選做為地上萬族的榜樣, 神要藉著他們贏回世人使地上萬國都因以色列得福 (創18:18)。神與他們建立一個非常親密的關係, 如同父子, 如同夫妻, 如同君臣。以色列人也承受許多別的國家所沒有的祝福: 神與他們同在, 賜給他們律法, 教導他們如何成為他的子民享受他所賜的福氣。

但是以色列卻沒有做好自己的本分, 她不但沒有成為世人的榜樣, 反而跟從外邦的習俗敬拜外邦的偶像, 道德比外邦人還要敗壞。因為以色列比其他的國家更認識神, 承受更多的賜福, 因此他們比外邦人的責任更重大, 如同那知法犯法的人, 以色列要為所犯的罪受更重的審判。

神給以色列所判的刑罰, 是他們要如同從獅子口中搶回兩條羊腿或半個耳朵的羔羊(v12), 雖然勉強救回來了, 但是卻是支離破碎的。如同以色列人, 教會承受了神許多的祝福, 同時她也要承擔成為世人榜樣的責任, 帶領人歸向主。我們必須謹慎不要走以色列人的老路, 不可一味向神索取祝福卻罔顧自己的職責。 “因為多給誰, 就向誰多取; 多託誰, 就向誰多要。” (路12:48)

 

阿摩司書2章: 不是這樣嗎?

A heaven rays of sunshine on river

先知在這一次的講道指出以色列所犯許多的罪, 包括欺壓窮人, 不公義的審判, 巴力的敬拜滲透進神的殿, 甚至阻止別人服事神。最後他問, “以色列人哪, 不是這樣嗎? ”(v11)

社會的敗壞並不是一個突發的事: 當屬神的人開始對世界妥協, 他的關念慢慢的被改變, 對罪的雷達越來越不敏銳。最後, 他所做所為無不得罪神。他自身的道德敗壞, 另一方面, 還要逼迫屬神的人使他們不能服事神。最可悲的是, 他們卻看不見自己的罪, 不知道自己處在如何可怕的境地。

但是先知的講道卻讓以色列人的罪無可遁形。 本地的以色列人對他們國家社會的種種現象無感, 以至於神要興起一個 ’外國人’ 來對他們指出社會的種種病態現象。人常常因為自身的背景、經歷、教育等等產生盲點, 看不見自己的罪和過犯。我們需要常常的讓神的話來光照我們, 提醒我們是否有哪裡得罪了神而不自知。

阿摩司書1章: 梁木

1

Redwoods at Muir Woods

先知阿摩司是與先知何西阿同一時代的先知, 他們都服事北國以色列。不同的是, 阿摩司的信息著重在審判, 而何西阿的信息則著重在神的無奈和憐憫。在阿摩司當時的時代, 以色列政局是處於相對穩定的時期, 但是富足的生活與偶像的崇拜使得人民道德敗壞, 是社會秩序崩壞的隱憂。先知就在這暴風雨的寧靜前帶來嚴厲的責備與審判的信息。因為阿摩司本身來自南國, 因此他的信息讓北國人更加的不待見。

1-2章是屬於同一篇講道, 先知的預言由以色列的鄰國開始, 就是亞蘭(大馬色), 迦薩(非利士)以及推羅, 論及以色列的近親, 就是以東, 亞們, 摩押(2章), 收攏至以色列的姊妹邦猶大(2:4-5), 最後他導入他信息的重點, 就是以色列的罪。

這樣的手法目的是為要在一開始引起聽眾的興趣, 因為人很容易接受責備別人的信息, 但是卻常常忽略了這信息也是對自己說的。耶穌曾經教導要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除去弟兄眼中的刺。因此, 當我們聆聽傳道人的信息時, 別急著想著某人就是如此, 這個道就是專門為他說的。反而, 我們應該求聖靈光照我們, 是否自己也如同以色列人一樣, 犯罪惹怒神卻毫無自覺。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 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 怎能對你弟兄說: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然後才能看得清楚, 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