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16章

picture1

在結尾的時候,堂堂一個神所重用的使徒,卻一一點名那些默默地為主的道受苦工作的同工。縱使我們從不曉得這大部分人做了什麼事情,但是歷史上在聖經中卻永永遠遠的記上他們的名字。

神從不忽略我們的辛勞,也沒有任何為主受的苦是白白受的。另外,當我們每次為犯罪退後而認罪悔改,神就永不計算我們的惡有多少,因為耶穌流寶血了,天父就不記仇了。

「善上聰明」是和「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的意思相同。知道如何行出真理比不做犯罪的事來的重要。一個能夠在屬靈生命成熟的基督徒自然就對罪惡產生反感及厭惡。「惡上愚拙」並不是指對罪惡模糊不清,拿捏不到分寸,而是對做惡事沒有體驗,沒有產生任何習慣。

這本羅馬書的結尾提到兩個重點:
1) 唯有神能夠建造我們的心,堅固我們的心。人對話語的吸收能力有限,更新有限,我們還需要常常祈求聖靈來充滿我們,更新我們。

2) 神的心意還是要萬人萬國得救,也包括以色列人。不要把現今以色列所遭遇到的攻擊當作不關自己的事。反倒是我們要成為那好的撒瑪利亞人關心以色列人及常常為耶路撒冷求平安。「你 們 要 為 耶 路 撒 冷 求 平 安 ! 耶 路 撒 冷 啊 , 愛 你 的 人 必 然 興 旺 !」詩篇122:6

羅馬書15章

Picture1.jpg

想要效法基督耶穌可以說是重生的一個指標。保羅在本章給了一個大方向大原則,那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我們如此做是效法耶穌基督因為祂為我們不求自己的喜悅甚至捨己,所以我們也同樣的要叫鄰舍喜悅。

Neighbor (鄰舍) 這詞在聖經裡與我們了解的非常不同。我們認為這是我們家的左右鄰舍,但是聖經裡採用的是廣義的意思,尤其耶穌在好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問那律法師說誰是落在強盜中的鄰舍,這涵蓋了在我們生命中有過交集的人都可以是鄰舍。鄰舍可以是你的上司或是你的客戶。

我們都要擔代別人的軟弱,意味著有好處也不急著自己得到,若是可以使別人得益處,寧願自己吃虧要別人被堅固。這得要是出於被神感動的自願,絕不是強迫或是硬擠出來的。
榮耀神成為我們一生的目的,無論是吃喝、是休閒、是工作、是社交,這都成為我們的重心。也唯有這樣的態度才能維持我們有生命力有使命感。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羅馬書14章

Picture1.jpg

所謂民以食為天。吃對我們是件大事,而對當時初代信徒同樣是件大事。他們當時面對一件在飲食上的議題分裂著教會;祭拜過的食品是否基督徒可以吃。

在當時市場不像現代有農夫、大盤商、小盤商。大嬸婆的雞宰過祭拜了自家的偶像後就拿出來到大街或市集上兜賣。基督徒都知道這是拜過後的牲品,還有異教的寺廟所兜售的祭物。基督徒究竟是吃還是不吃?還是以吃素來避免這個問題?因為教會當時還沒有一致的看法,所以保羅在此議題上給予方向。 「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唯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彼得在屋頂禱告的時候,神在異象中將下猶太人認為不潔的動物要他吃了,為了啟示彼得神可以和已經潔淨的外邦人往來一同坐席,一同領受福音。

原來在基督裡沒有食物是不潔淨的。但是保羅不把飲食這個議題提升到神學的層面,雖然他個人認為沒有食物是不潔的,他倒是把這個分歧帶到團契生活的層面。他解釋,若是吃喝或是別的事叫弟兄姐妹跌倒,一概不做才好。這才是基督愛心的表現。
有同保羅一樣有凡物都潔淨之信心的基督徒應該學他一樣收斂自己,不叫別人反倒違背自己信心而犯罪。

羅馬書13章

picture1

既然我們已經因信稱義了,行律法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因為耶穌帶來了更美的新約,是否我可以就活著我行我素呢?當然不是。基督徒需要在恩典上成熟以致成聖。所有的律法都已經濃縮在這句話:要愛人如己。這代表了希望別人也和自己一樣好。但是有人付出的愛卻是令身邊的人感到壓力、不自在。這是自私的愛,看不到盲點的愛。保羅教導的是基督為我們愛加倍(Agape)的愛。這是被神更新後的愛。我們得要常常祈求經歷神的愛,來重新塑造我們對愛的體會。

許多人愛人帶著不同的目的;有些人愛人為了被愛,有些人愛人為了責任,有些人愛人為了得好處,也有些人愛人為了討好人。基督徒愛人是因為主耶穌也是如此愛人,我們追求和耶穌一樣愛的完全。

所以我們常常需要「捨己」才能真正的愛人如己。而且,我們需要常常帶著緊迫的心情追求屬靈不屬肉體。保羅形容得救如同白晝將近的快要來到。原來,我們得救是先在身份上得到了這個以聖靈蓋章的天國證書。現今就如同是搭乘這部天國的列車的人。在這列車上的都是主所呼召出來的,揀選出來的士兵。從士兵到精兵就是在這列車上的鍛鍊。也有不少人當逃兵。時候將到,我們快到站了,耶穌榮耀的再臨將快快地到來。我們身體得贖的得救終要應驗。所以我們現在應當披戴耶穌基督,有祂的恩慈,有祂的柔和,有祂的謙卑,也有基督做事做人的味道。

羅馬書12章

1

第12章開始,保羅講到如何將真理運用在生活當中。保羅勸信徒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舊約裡所獻的祭物都是死的,不會從祭壇上走下來。而活祭最麻煩的問題就是"活著"-我們常常獻上自己,又常常自己決定從祭壇上離開。

活祭-不是說我們真的把自己殺了送給神。而是將耶穌所教導的真理真真實實的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希望自己的行為、思想、反應都能合神心意。

通常我們對獻祭都有不愉快的印象,在舊約時代要犧牲動物、流了血才能贖罪,然而活在現在的我們何其幸運,耶穌流了寶血洗淨我們的罪。那為什麼還要成為活祭? 因為我們不只要得救,還要進得勝的窄門。我們用自由意志,選擇獻上身體成為活祭,是自願走得勝的道路來回應神的愛。這種脫去舊人穿上新人的祭,不是苦待自己的道路,而是一種福氣,所享受的是聖靈同在的幫助和平安喜樂。

羅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神的法則及待人接物的標準時常和世界的眼光不同。在各樣的考驗裡,有一種很難克服的,就是被冤枉、被誤解、受了不公平的氣、心裡充滿委屈。大多數人一定希望大聲的辯解,找人評理,為自己爭口氣。但是,羅12:19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着、『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為什麼要寧可讓步?其他宗教也常教人不要計較,要放下,那身為基督徒的寧可讓步有什麼不同?
神是恩待人的神。祂讓日頭照好人也照壞人。如果有人做錯一件事就要馬上受罰,那我們自己絕不是完全,我們仍有許多的罪,也有做錯事的時候,一定不希望做錯事連悔改道歉的機會都沒有。神給人機會,祂在等待,等待罪人悔改。當然,這世上有很多邪惡、殘酷的事我們無能為力。主不要我們以惡報惡,但祂是絕對公義的神,伸冤在祂。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西3:25) 因此基督徒的寧可讓步不是當沒有理由的冤大頭,而是相信神有絕對的主權能收拾這世上的不義。

我們在生活裡常常面對道德標準的衝突或利益的糾葛或人際關係的不和睦,但是當這些不順心的事發生的時候,我們反應的態度和處理的方式是依著神的標準還是順著世界的方式,就決定了我們當下在那件事上是決定要獻上自己當活祭,還是決定從祭壇上走下來,用血氣當自己的主人。

別忘了,我們用自由意志決定要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來回應神的愛時,我們享受的是行真理的福氣以及聖靈平安喜樂的同在。

羅馬書11章

1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所以既使現在以色列人不信耶穌與神為敵,神所選召的以色列餘數到將來必定會回轉相信耶穌。當外邦人信主的數目滿了以後,以色列人將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屬靈復興被選召的真以色列人都會相信耶穌。

神的恩賜是為著所有人,但是唯獨那相信的、那以信心回應的才有兒子的名份,才是那被選召的。神所選召的餘數指得是未來得救的以色列人。

當我們想到神的選召,我們應該想到基甸的三百名勇士。雖然有萬人來赴約,但是只有少數人被召。有些人認為神的救恩是普世性的,是人人都得救的,無論是否相信耶穌為救主。但是這卻不符合真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成為神榮耀的器皿,也有那被棄成為毀滅的器皿的。

被神揀選的你是件光榮的事情,是值得感恩的。但是不要成為那自誇驕傲的人像在羅馬教會的外邦門徒一樣。保羅在本章解釋神並非爛好人一個像個給予禮物的聖誕老公公,他提到神除了恩慈以外還帶著嚴厲。神的嚴厲在棄絕不相信的以色列人上看得非常明白。他們有著亞伯拉罕的血統,是從那應許的兒子以撒而來的,但是因為他們以行律法為自義不效法亞伯拉罕以信神為義,神依然不認他們為真以色列人。
所以倘若我們這外邦門徒離了主背棄了信仰,神也會不客氣的如同砍下以色列枝子般地把我們(野橄欖樹枝)從救恩的承傳樹上砍下。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神的忍耐是有時效的但卻是無次數的(神是不計算惡的)。意思是說,何時我們悔改、何時我們再相信、何時我們再靠聖靈的律不靠肢體的律,神的救恩還是有功效的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這也代表我們需要長久活在祂的恩慈裡,常常活在願意當中。

換句話說,即使曾經Profess (口頭接受耶穌,心裡有某種程度的感動) 過耶穌,後來遇到患難、或是逼迫、或是世上的思慮、或是錢財的迷惑(請看撒種的比喻)就不再回轉向主了,我們可以說這人或許根本沒有被揀選。就算有也是如同「從火裡經過的一樣」不榮耀(林前3:15b),但是有沒有被揀選不是當下可以斷定的。我們到最後可能會驚訝那和你我一起接受佈道家救恩呼召的人居然沒有在那被揀選的行列裡。

神的預定是以族群為單位並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雖然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可是大多數是被棄絕的,唯有被揀選的才是真以色列人。外邦人也是只有被揀選的才算是那外邦人數目中的一員。

羅馬書10章

1

每個得救的基督徒都需要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但是在這個說話不算話的世代,我們更是要檢視自己是否誠心的口裡承認耶穌為生命的主宰,還是祂只是你的一個人脈?這個恩典就是如此簡單,可是代價卻是極高。相對的,主耶穌像我們要求的委身也是全部的。

試問這世界的宗教有哪個以恩典做出發?每個宗教都是以行為換取一絲絲自義,或是借由捨去來杜絕自己的不義。基督的恩典卻只有接受的份,無需任何的付出及討好。我們一切「脫去舊人、穿上新人」的動作還有屬靈與屬肉體的交戰只是自己對這個新的屬靈生命的反映,並不是得救的條件。也許一個在病床上剛信主的弟兄下一刻就過世了,完全無法做什麼義的事,他是直接脫離罪和死的律到父神那裡。

但是大部份的基督徒都不是臨死的,我們要怎麼活,要為誰而活成為這得救生命的反映。換句話說,真的被聖靈重生的人也許不是完全的,只是屬靈生命剛起步的嬰孩,但是對於屬靈的追求卻是有著不可沖滅的熱忱。這是成聖的開始而不是稱義的條件。

既然好行為不是稱義的必須,那有什麼差別?套句口語化的問題:你是想要來世才享受這種福氣還是今生就開始享受到呢?行出真理本身就是一種福氣。我們享受的不單單是物質,更是在聖靈裡的平安及喜樂。也許你心想事成,一帆風順,或許別人樣樣都比你行比你好。保羅說萬事我都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這代表得著基督才有那真實的價值,至於其他的都只是糞土不值錢。

我們可以從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來明白屬靈的福氣。拉撒路的一生從世界角度來看,他有極大的缺乏跟患難,但是從屬靈的角度來看我們得知他是個蒙神所愛的,以至於死後直接被天使帶去享福。反觀財主的下場,雖然他的一生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是享盡福氣,可是死後卻落入陰間。這種屬靈與屬世界強烈的對比和這樣的落差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羅馬書9章

1

神的揀選不是出於偏心更不是出於錯誤。對於我們基督徒而言,絕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更有“慧根”能夠領悟神的道,或者更加虔誠才尋見神。請不要搞錯了,這一切都是神的揀選,祂的功勞。歷史以來從不是人主動地找神尋求神,都是神主動地親近人,將祂自己給啟示出來。讓我們一起來體會神的恩典吧!

羅馬書九至十一章是特別解釋以色列人如何也得救。當時在羅馬教會的外邦基督徒比例和影響力都比猶太基督徒還大,保羅希望外邦弟兄姐妹也能夠為以色列人得救有負擔而不是自誇。基於如此原因,此章有個主題不能忽略,那就是「神揀選的憐憫」。這裡保羅絕對不是對預定論教義做解釋。

保羅提出個問題:神的救恩的旨意是否可以照祂自己的意思揀選祂的器皿為祂所用,同時也不違反祂的公平公義呢?答案是當然,神可以同時兼顧憐憫與公平。神的揀選是出於祂憐憫的愛,不是偏心。你知道嗎,神作事是有條理的,有先後順序的?救恩先來到以色列人,因為神的憐憫,後來到外邦人,也是出於祂的恩典。

以掃和雅各這兩個兄弟本身都不是完美的模範,一個屬血氣、血氣方剛,而另一個卻常以欺騙達到目的、心機沈重。這二人其中一位被揀選就已經是憐憫了。我們得基督救恩豈是因為我們行得正?豈不都是出於神的恩典,為要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靠自己誇口?

耶穌有個比喻說到有個主人的葡萄園請工人採葡萄,清晨找來的工人答應工資為一錢銀子,但是後來主人看到還有人沒有活做於是後來又請了工人,到了下午五點市場還有沒工作的工人,於是都請了過來。到了晚上付工資的時候,那下午工人和清晨工人都拿到了一錢銀子。於是清晨工人埋怨主人做好人(Being Generous)。主人並沒有虧待清晨工人因為工價老在開工前講好是一錢銀子了。耶穌問說主人的東西難道不可隨自己的意思用嗎?同樣的,憐憫的事不是論功行賞的概念,或者在乎人的行為,乃是在乎給予的是誰。

在屬肉體中並沒有悔改。大衛王也是被揀選,也是犯了罪,但是他繼續被神用是因為他有認罪悔改。耶羅波安被揀選為以色列王但是他同樣也是不以耶和華為神,最後一樣被棄絕了。

9:22預備遭毀滅的器皿,這是一個最慘的身份。一個不敬虔不悔改的人因為拒絕耶穌而招來神的忿怒。神不使人有罪,神乃是尊重人讓他自己選擇要不要轉向耶穌得拯救。
不是神預備人遭毀滅。預備一詞在原文是被動詞,代表神是被動的,絕不是神積極預備著那不得救的人進入地獄。這等人是在不悔改中儲備未來的審判。神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意一人沈淪。只是不願意相信耶穌寧願靠自己得稱為義的人大有人在。

神的揀選是出於神的恩典,但是能不能靠主忍耐到底這卻是每個基督徒的考驗。

 

 

羅馬書8章

1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耶穌基督那“愛加倍”(Agape)的愛必然使我們在患難中得勝有餘。

你所經歷的事情,無論是信主前或信主後發生的,沒有一件是超出神的掌縫間的。所以不要活在絕望中,認為自己在自食惡果。神會將那結果成為祂特別的祝福。從耶穌的家譜我們看到神依然使用一些不光彩的家醜,像是她瑪、喇合、路得、拔示巴來成就祂救世的計劃。

本章可說是全羅馬書的高潮。這是充滿希望而且熱血沸騰的福音。從罪得解脫到基督無隔絕之愛的確定,我們的救恩是建造在耶穌基督永不搖動的根基上。這是牢靠的,是不變的真理。

在當時基督徒正受到逼迫,而且預言將更大地為基督的名受迫害,保羅明確的鼓勵基督徒不要以為主的愛斷了線,停了供應。神透過在基督耶穌裡的愛絕不是沒有盼望的,而是盼望將來身體得贖。為什麼如此盼望身體得贖呢?因為當時的基督徒受逼迫飽受患難、困苦、飢餓、赤身露體、天天活在被抓被殺的危險當中,身體狀況極差,可能連孩童都因為飢餓逃難而身體殘缺。所以他們信靠神必不會輕看他們所受的苦楚。反倒是自由世界的基督徒沒受什麼逼迫卻一昧的注重養生,為得活得更健康而忽略了生命最重要的是順從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

保羅在此用未來榮耀的盼望來激勵基督徒靠主忍耐到底,因他深信沒有從哪裡來的迫害,無論是掌權的,甚至是天使,能叫神的愛停止,因為主耶穌愛我們。就是這份關係祂為我們祈求,聖靈也同時為我們祈求。

從這樣的了解讓我們再來讀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對神的掌權就有更新的體會。這一節聖經是講信靠主的確據而非應許。

一首詩歌的歌詞寫到神的信實:”My soul’s secure, Your promise sure, Your love endures always”。 這裡有個動詞是我們需要做的,那就是忍耐等候。在患難中要忍耐等候。在受苦中也要忍耐等候。每個人都有苦楚,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不管是錯誤帶來的苦楚,或是為義而受的逼迫,亦或是惡者來的攻擊,我們在主裡已經得勝有餘了。這場硬仗已經在十架上贏了,我們只需要「忍耐等候」就夠了。

至於看得到的結果是如何我們只需要相信8:28萬事都互相效力就夠了,畢竟他人的成就不能複製在每個人的身上。

羅馬書7章

1

屬靈長輩叮嚀我們信主重生後才是硬仗的開始,使徒保羅在第七章也指出同樣的交戰,肢體的律和心中的律的爭戰。就連耶穌在受洗後在禁食中也受撒旦三次的試探攻擊,挑戰耶穌的人性。作為基督徒的你,是否也有同樣爭戰的經歷?

有的解經家認為第七章在說到基督徒成聖的教義。7:21-23 提到了三種相對律:犯罪的律與神的律、肢體的律與心中的律、有個律與聖靈的律。前者的律都是惡的,後者的律都是善的。神的律是自由是生命,但是犯罪的律卻是定罪是死亡。

信耶穌後,這場心中要順服神愛神的律一直在和受墮落世界影響的肢體的律拉扯。什麼時候被拉下就成了犯罪之律的囚犯,什麼時候得勝就成就了神的律。「有個律」就是那惡者的引誘一旦和我們肢體中的私慾結合,就懷胎成為罪惡 (雅各1:13-15)。還好神提供了我們那賜生命生靈的律要使我們結果子得生命。

簡單來講,當神重生我們以後,我們漸漸地明白何為真理,我們也以此為我們的追求的目標。但是時常心有餘而力不足,原因就是那老我也就是那舊的習慣,一直的被神給挑戰被更新。
更新不會魔術般的變化出來乃是像生命長大起來一樣。基督徒是無法靠著意志力長大結出生命果子的。離了主我就不能做什麼就是這個道理。基督徒得必須依靠聖靈才能成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