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迦書7章: 在苦難中

1.jpg

在本章先知彌迦以失望與愁苦的哀歌開始, 以盼望和救贖的詩歌做為結尾。他強調戰爭與失敗是無可避免的, 他們的受苦乃是咎由自取, 不是耶和華無法救贖。但是, 當他們悔改時, 神就要拯救他們, 仇敵將再無法站立得住, 耶路撒冷要重新建立, 以色列人要重新歸回。

在這裡, 彌迦提到兩個面對苦難的態度:

至於我, 我要仰望耶和華, 要等候那救我的神; 我的神必應允我。彌7:7

當社會敗壞, 環境與惡人逼迫神的子民的時候, 先知雖然感到挫敗與失望, 但是他卻不灰心喪膽, 他仍舊緊緊的抓住神與神的應許。現在的基督徒面對的大環境對基督教存有敵意, 但是我們不需感到挫敗, 定睛仰望神的作為, 並知道一切都在神的掌握之中。

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 因我得罪了他, 直等他為我辨屈, 為我伸冤。他必領我到光明中; 我必得見他的公義。彌7:9

當國家社會腐敗到了一個地步, 這時候先知已不再宣講悔改的信息了, 而是讓人明白他們必須預備受苦, 而他們受苦的原因乃是得罪了神。可喜的是, 在刑罰之後神仍舊憐憫, 當人悔改回轉時, 神就要重新憐憫並復興他們。若是有人因為悖逆, 因為犯罪而受到神的管教, 不要白白受苦, 要求神光照我們, 使得我們知道自己是為何受苦, 並且要悔改求神的恩典憐憫, 領我們重新回到神的道路。

彌迦書6章: 順服

 

1

以色列人背棄神,  不願悔改,  一意孤行的偏離了神的道路,  以至於神不得不降下刑罰。這時候, 神對以色列的質問是, 我向你做了什麼使得你如此傷我的心, 破壞我們之間的情誼。歷史證明,  神對以色列並無任何錯處, 他對他們有的只是滿滿的愛憐, 及時的幫助以及保護。既然如此, 那麼神對以色列有什麼要求是以色列人沒有做到的, 導致他們與神的關係破裂呢?

世人哪, 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 只要你行公義, 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 與你的神同行。彌6:8

本章8節是全章的中心思想: 神對人的要求到底是什麼呢? 先知彌迦的信息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  神藉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一再的強調這個真理: 他所要求的不是獻祭,  而是人心順服在他的面前。神並不貪圖人所獻的祭物, 好像神得靠這些祭物才能得到飽足一樣, 人也無法靠著這些祭物與神交換得到他的祝福。

  • 撒母耳說: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 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 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 你本不喜愛祭物, 若喜愛, 我就獻上; 燔祭, 你也不喜悅。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啊, 憂傷痛悔的心, 你必不輕看。詩51:17
  • 因為我將你們列祖從埃及地領出來的那日, 燔祭平安祭的事我並沒有提說, 也沒有吩咐他們。我只吩咐他們這一件說: 你們當聽從我的話, 我就作你們的神, 你們也作我的子民。你們行我所吩咐的一切道, 就可以得福。耶7:22-23

一直以來, 神的要求從來沒有對人隱藏過, 只是人總是喜歡著重在 ”自己為神奉獻了什麼” 這件事上以凸顯自己的重要性與價值。但是連人所奉獻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所賜的, 這樣看來, 人還有什麼好誇口的呢? 神所看重的人謙卑順服的心, 以及他犯錯後真心悔改的態度。

彌迦書5章: 微小之處隱藏的豐盛

1

彌迦書五章非常清楚的指出彌賽亞降生的地點: 以法他境內的伯利恆。因為彌迦的預言, 當希律王詢問基督當生在何地時, 教師文士毫不遲疑的回答: 伯利恆。(太2:1-6)

伯利恆的意思是糧食的倉庫, 而以法他則意為糧倉或做豐盛。彌賽亞並不是出生在繁華的、具有宗教政治意味的耶路撒冷。彌賽亞的出生地預示著他不如同以色列的其他君王高高在上的剝削壓榨人民, 他是深知民間疾苦、憐憫慈愛、體貼人軟弱的君王, 他要帶給人豐盛的生命。

可惜的是, 在耶穌降世後, 人總是習慣性的在高貴之處尋找彌賽亞, 以為那”高、大、多、貴、強、壯”才是好的, 生生錯失從卑微之處降生, 服事卑微的人的君王。

彌迦書4章: 前景

1

人嘗試過各樣的政府制度: 君主體系, 共和制, 共產主義, 民主制, 內閣制等等, 以為制度的改革能夠帶來更廉明的政府給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可是人的不完全是所有體制的敗筆, 在過去的極權制度是如此, 在如今的民主制度也是如此。人的自私與貪婪總是能夠鑽法律的漏洞, 找到各樣的機會為自己牟利, 受苦的總是平民百姓。

承接前章對引導以色列人腐敗的政權的失望, 襯托出對神國度的盼望和美好的前景。 先知彌迦所描述的未來, 是以耶和華為王的國度: 他不但是以色列的王, 更是普世的王。耶和華行公平正義, 是有憐憫的仁君, 是帶來永遠的平安的君王, 是一直以來人在尋找、心中所渴慕嚮往的領導者。

雖然當時以色列和猶大的情況與這樣美好的遠景相差甚遠, 但是先知勉勵以色列人雖然他們的苦難迫在眉睫, 如同生產的婦人無可避免生產之苦。以色列人必然亡國被擄, 但是神為他們保留了回歸救贖的盼望。

彌迦書3章:上梁不正

1

在本章, 彌迦指責南北國領袖人物, 以色列人陷在罪惡當中很大的遠因是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

先知彌迦如此形容這些政治領袖: “你們惡善好惡, 從人身上剝皮, 從人骨頭上剔肉, 吃我民的肉, 剝他們的皮, 打折他們的骨頭, 分成塊子像要下鍋, 又像釜中的肉。” (彌3:2-3) 他指出政治領袖為一己之私而利用職權剝削人民為自己謀利。他們的行為使得社會失去公平公義。列王記上20章詳細記載亞哈和耶洗別如何圖謀拿伯的葡萄園, 他們使人誣陷拿伯, 從而奪得拿伯的園子。當政治領袖光明正大的貪污犯罪、顛倒是非的時候, 他們做了最壞的示範, 人民就有樣學樣, 人心失去公義。

另一方面, 彌迦抨擊做為宗教領袖的假先知為了溫飽謊稱平安, 他們罔顧先知的職分, 不願成為以色列的守望者, 只說那好聽的順耳的話, 使得以色列人在走岔了路的時候得不到指正。他們妄稱神的名為自己謀財利, 使得原本聖潔的職分成為一種商業交易, 更是讓人民心中失去對神的敬畏。

這樣的一個國家如何不惹得神的憤怒呢?

彌迦書2章: 為富不仁

1

在北國國王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時期, 敵國亞蘭與亞述當時處於國力較衰弱的時期, 以色列趁機收復許多領土, 又兼處於亞非二洲商業要道, 以色列開始變得富有。但是富裕的同時, 社會滋生許多問題, 貧富不均並且為富不仁。

先知阿摩司大力抨擊當時的社會現象, 他形容富人舒服的躺臥在象牙床上, 悠閒的彈琴鼓瑟終日宴樂打發日子(摩6:4-6), 而窮人卻為了一雙鞋被賣為奴(摩2:6)。不但如此, 富人還要垂涎窮人頭上所蒙的灰 (摩2:7), 極盡壓榨之事。先知彌迦更是詳細指出, 富人如何圖謀並侵佔窮人的房產, 並欺壓弱勢團體, 將寡婦以及孤兒從他們家中趕出, 使得他們失去棲身之所, 實在是可惡之極。(彌2:1-2, 9)

當時人民的財富最主要是在於田地, 各人的土地世代相傳, 乃是耶和華所賜。人們靠著土地維持生計, 一旦被奪走, 就要陷入極大的貧窮與困苦當中。先知彌迦出身農人之家, 他非常了解金字塔底層人民的辛苦, 以及他們被富人豪取搶奪後的痛苦。神要審判這些人,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他們過去如何掠奪窮苦人的產業, 自己的產業也要如何被外邦人所奪走。

彌迦書1章: 你們都要聽!

1.jpg

彌迦是於以賽亞同時代的先知, 兩人都在南國猶大服事。以賽亞出生貴族, 他在宮廷裡服事, 預言大多有關於猶大的政治取向。而彌迦則是農家出身, 他預言措詞嚴厲, 對象包含南北兩國, 且預言多著重在於社會不公義的現象與以色列人道德上所犯的罪: 富人訛詐欺壓窮苦百姓, 社會沒有公平正義可言, 以色列人拜偶像犯屬靈的姦淫等罪行。

在本章, 彌迦宣告神的主權(v3-4), 嚴厲譴責以色列人崇拜偶像 (v5-7), 先知為兩國要面臨的審判哀哭(v8-9), 最後以詩的形式運用許多相關語警告北國在亞述的大軍臨城下終告破滅, 而南國也正出於生死存亡的關鍵。

本書先知的預言可分為三段, 每一段均以”你要聽!”為開頭。可惜的是, 以色列人一再忽視眾先知的呼聲, 因為忠言逆耳, 他們選擇掩耳不聽。如今教會的牧者也一再的呼籲基督徒要警醒自潔走得勝的道路, 預備主的再來。我們是否也如同以色列人對這樣的呼聲漠然以對呢? 在啟示錄, 耶穌給眾教會的話語當中, 叫他們”凡有耳的, 都應當聽!” 讓我們都學會傾聽重視神的話語。

萬民哪, 你們都要聽! 地和其上所有的, 也都要側耳而聽!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