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36章:盼望

猶大人不知悔改, 藐視先知, 以至於神的憤怒臨到他們, 猶大終是躲不過亡國的悲劇。看起來, 神的計畫失敗了, 不但猶大人沒有因著先知的警告振作復興, 他們反而亡國被擄, 大衛家的王位沒有延續到永遠。但是, 在人的眾多失敗中, 仍然不難發現神仍然掌權。透過外邦人, 神的刑罰臨到猶大, 也藉著外邦人的君王, 神的子民得以存留甚至回歸。最終, 神的話還是得了應驗。雖然猶大以亡國告終, 歷代志記卻是以盼望作為結束。

歷代志下35章:喪失

約西亞之死, 與以色列的惡王亞哈的經歷非常相似。他們都屈辱的死於戰場的箭, 而戰爭都是自己主動挑起的。敬虔如約西亞, 如何得到與亞哈一樣的下場呢? 雖然他帶領猶大經歷極大的復興, 但是他沒有聽從神的警告。對 亞哈的警告來自他所厭惡的先知, 對約西亞的警告則來自他的敵人。本來, 這場戰爭與他無關, 但因為他的執著, 或許是為了名利, 或許是為了建立豐功偉業, 他罔顧神的話, 最終喪失了生命。

歷代志下34章:最後的復興

約西亞王潔淨聖殿發現了律法書及上面所記載的神的咒詛與祝福時。 因為約西亞的敬虔, 神透過先知告訴他災禍必不臨到他。約西亞王得到這樣的恩典, 並沒有就此放心, 或有僥倖的心態。他慎重的將律法念給猶大人聽, 使他們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並進而和猶大人立約要盡心盡性的順從神, 確使他們配得神所賜這樣大的恩典。這也是神審判猶太國前的最後的一次復興

歷代志下33章:恩典

瑪拿西所做的惡是極大的, 他不但拜偶像, 行邪術交鬼, 觀兆, 等, 還在聖殿裡設偶像, 並且拒絕神的警告。瑪拿西對猶大的影響甚巨, “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33:9) 對他的審判也是大的, 但是在他受苦的時候, 終能悔改轉向神, 神也應允他。由此可見神對罪人的憐憫及恩典之大, 當罪惡如瑪拿西回轉時, 神仍慈愛的接納。

歷代志下32章:屬靈的攻擊

希西家帶領猶大經歷了極大的復興後, 但也馬上遭受到來自亞述的攻擊, 這也是場屬靈的考驗。面對強權的攻擊 (北國以色列乃是被亞述所滅), 希西家呼籲百姓信靠神, 勸勉百姓不要恐懼驚慌, “因為與我們同在的, 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 (32:7b) 面對亞述的挑臖和威脅, 猶大安然無懼, 同心合意的倚靠神, 神便施行神蹟拯救猶大。

歷代志下31章:奉獻

希西家的改革與先前的王所不同的地方, 是他所意圖的復興是長久的, 因此他恢復十一奉獻解決祭司和利未人的生計問題。這也將信仰落實在民間, 不僅是王, 在耶路撒冷的民, 更是猶大各城的民都參與十一奉獻, 並且猶大全地也積極出去偶像(v1)。在希西家的領導下, 猶大人民以行動來敬拜神。

歷代志下30章:精義

希西家呼籲以色列及猶大守逾越節, 嚴格上來說, 很多方面是不合乎律法的。譬如說逾越節應是猶太人的正月, 但是他們因自潔的祭司不夠, 並且百姓還未至耶路撒冷的關係而延期到二月才舉行。另外, 許多人尚未自潔, 卻吃了逾越節的羊羔, 這也不符合定例。但是, 他們的本意乃是藉由過節來紀念神的作為, 並且呼籲百姓回轉。這些百姓或許對律法的條例生疏了, 但是他們發自內心專心的尋求神呼應神在他們心裡的感動, 落實了律法中愛神的精義, 卻是勝過那只在表面上遵行律法條文的。

歷代志下29章:潔淨

希西家帶領猶大回轉向神, 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潔淨, 先是潔淨自己, 然後花了16天的時間潔淨聖殿。這一章不斷的強調呼籲在對神的事上要潔淨, 並且是鉅細靡遺的各方面的潔淨。利未人和祭司雖有其身份, 但是沒有經過自潔仍是不夠資格來服事神。34節特別提到, 利未人誠心自潔勝過祭司, 雖然都是服事神的人, 但每人順服與悔改程度是不同的。

歷代志下28章:絕境

亞哈斯是個非常失敗的王,他面對失敗不是回轉向神,而是更澈底的偏離神的道。因為他的執迷不悟死不悔改,他揮霍掉了約坦王在世時的一切建設。不但自己離棄神,還毀壞了聖殿的器皿並且關閉封鎖聖殿的門不准百姓敬拜神。這樣的後果,就是他的子民被逼上絕境,連續的俘虜也預示了猶大王國將來的結局。

歷代志下27章:平庸

相較於其他有轟轟烈烈的事蹟的君王, 對於約坦的紀錄並不多。他雖然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 得到神的祝福, 但可能也因為父親烏西亞的緣故, 卻不入神的殿,跟神保持距離。因此, 他對以色列人的靈性甚無影響力, 百姓仍然行邪僻的事。即便他有眾多的建設, 卻也沒有長遠的價值。這樣看來, 對約坦作為君王的一生, 頂多也就是平庸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