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28章: 天上和地下所有的權柄

1

馬太福音述說的是一個王的故事, 記載王的出生, 經歷, 王的言行, 他所遭受到的攻擊背叛, 受難而死, 最後復活奪得權柄, 王國的拓展。這個故事就只差王的登基了, 這要在千禧年的時候成就。

耶穌復活後, 他說“天上和地下所有的權柄, 都賜給我了。”(v18) 這是多麼重要的事實! 當初耶穌在曠野受到撒旦的試探的時候, 其中一個試探便是地上萬國的權柄。這個權柄原本是屬於撒旦的, 若耶穌落入了這個試探, 那麼他得到了權柄卻要伏在撒旦之下, 這樣他就要成為撒旦的傀儡王了! 但是經過十字架的道路, 耶穌從撒旦手中奪得了地上的權柄。不但如此, 神也賜給了他天上的權柄,
奠定了耶穌是王權的根基。

耶穌是天國的王, 而天國雖然還未曾顯明出來, 但是現在就已經在基督徒裡面了, 有一天新耶路撒冷也要從天而降, 天國要臨到地上, 並且耶穌要在其中做王。

馬太福音27章: 兩種後悔

1.jpg

馬太福音26章末記載彼得不認主之後的後悔, 27章的開頭則記載猶大在背叛耶穌之後的懊悔。這是兩種不同的後悔, 他們的結局也不相同。

彼得所代表的是在一個時間, 基督徒因個人的軟弱的緣故而跌倒, 縱使他心裡愛著主, 但是他無法靠著自己勝過誘惑試探。當有人這樣的失敗跌倒時, 基督徒應存憐憫挽回弟兄姊妹, 而不是恥笑排斥, 因為這樣的事沒有一個基督徒可以誇耀說他可以從不跌倒。彼得跌到了但是後悔回轉向神, 所以耶穌體貼他的軟弱並親自重建彼得。(約21:12-19)

不同於彼得, 猶大所犯的罪是蓄意有預謀的。他從小處開始容讓罪生根滲透, 最後與祭司文士合計謀害耶穌。耶穌平時與他的互動無法感動他。在25章耶穌當面的揭穿他這何嘗不是一種最後的勸告與挽回, 但猶大無視耶穌的警告(太26:24), 他的心依然堅硬, 並且一意孤行的走向滅亡的道路。他最後懊悔也是因為犯罪而產生了罪惡感, 沒有倚靠神的懊悔使他心裡受折磨, 他無力扭轉自己所造成的局面, 看不見任何希望原本他不惜以出賣耶穌也要得到的代價卻終為他所厭惡、難以擺脫。罪的可怕就在於此, 它使人以為所追求的是寶貝, 可以滿足他、使他快樂, 所以即便是不擇手段也要得到。但是一旦獲得了, 才發現原來是件燙手山芋, 甩也甩不掉, 即便是懊悔也來不及了。最後他的結局是丟棄賣耶穌所得的銀子, 自縊而死。

千里之堤, 毀於蟻穴。若是我們容忍罪慢慢的侵蝕,對它失去警覺, 並且無視聖靈的感動, 不願及時煞車, 或是跌到了不願意回轉到神面前悔改, 倚靠祂重新站立, 那麼我們就要被罪勾住, 即至滅亡, 如同猶大。

馬太福音26章: 神仍然掌權

1

福音書上對於最後的晚餐的記載有一處極其的詭異, 就是耶穌揭發猶大的背叛, 但是揭發了猶大後, 卻沒有任何的後續動作。甚至, 約翰福音13:27還記載, 耶穌甚至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 在公會受審之時, 祂也非常的冷靜, 甚至祂回答大祭司的話還有推波助瀾之意, 當祂面對大祭司的陷阱時沒有推拖, 極便知道祂的回答會激起眾人憤怒, 仍舊承認自己便是神的兒子。

耶穌從最初就深知祂前面的道路是十字架, 因此在祂傳道的過程當中, 雖然多次被威脅恐嚇, 但祂仍舊不驚慌,說自己的時間還未到, 不慌不忙的做祂要做的事。祂多次的對門徒預言自己的死, 如今時間到了, 祂仍舊安靜從容的照著神所預定的過程走完, 即便那過程極其恐怖痛苦。

耶穌不是因為受到人的陷害才不得以、無奈的上十字架的。祂一直以來就知道那是祂必走的道路, 沒有人可以逼得了祂, 祂乃是心甘情願的, 自己選擇上十字架的。祂冷眼旁觀邪惡的勢力是如何謀劃祂的死, 以他們的籌算達成了祂自己的目的, 成就了神偉大的救贖計畫。在這看似窮途末路的死境當中, 神仍然掌權。

馬太福音25章: 篩選

1

馬太福音25章的三個比喻都分別的傳達一個信息, 就是篩選。前兩個比喻象徵得勝者的篩選, 第三個比喻象徵義人與惡人的篩選。

童女的比喻和僕人的比喻代表得勝的基督徒從失敗的基督徒中被選出。童女與僕人, 無論是聰明愚拙, 無論才幹多寡, 都代表基督徒。雖然都是得救, 但卻又有分別: 他們的不同處在於有沒有做好迎接新郎或是主人的準備。

聰明的童女準備足夠的油, 他們隨時做好準備, 不因新郎的延遲而有了鬆懈。基督徒的生命並不是一天之間可以建造起來的, 而是在大小事上經過操練, 一點一滴的建造起來, 因此愚拙的童女無法立即買到油。而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可以藉助別人來建立, 別人或許可以提供幫助, 但是與神的關係是自己的, 無法從別人那裡借得。

在第二個比喻中, 有才幹的僕人不像那惡僕一樣閒懶怠惰, 他們充分的使用自己的才幹為主人做事。主人對這些僕人的賞罰標準不在乎他本身能力的多寡, 而是他們是否有忠心良善。如何衡量忠心良善呢? 世人看的是工作成績, 但神看的是人是否盡心為主做工。因此賺5千兩的如同賺2千兩的一樣, 都是忠心良善的僕人。無論主所賜的恩賜是大是小, 基督徒總是有可以服事神的地方, 只要我們盡力的, 甘心樂意的服事祂, 都是討神喜悅的。

馬太福音24章: 忍耐到底

1

這一章包含了許多關於末日的預言, 有些預言是指著聖殿所說, 不但應驗在羅馬圍攻耶路撒冷摧毀聖殿之時, 也適用在末日敵基督身上。

在這段經文可窺見末日是一個全然失去了秩序的世界; 無論是自然界的規律, 或是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在末日的時候將全部失序, 災難與仇恨在其中都是家常便飯。在現代文明國家如美國, 每當發生暴動的時候, 所有的法律均都失去約束力, 人的惡全被激發出來, 國家需要以武力強力鎮壓才能再次的恢復法治秩序。末日, 就如同這樣的暴動, 只是其程度更嚴重, 時間更長, 並且在許多的人禍上還要加上超級天災, 可想而知, 末日是何等的可怕, 而存活在其中是何等艱難。

若是基督徒不幸的活在這樣的大災難中, 要能夠持守住信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不但要警醒免得受到假先知假使徒的迷惑, 他所面對的大環境還要無時不刻的在挑戰他的信仰, 令他質疑神的慈愛。但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 惟有忍耐到底才能真正得救。否則, 他就算當時生命無虞, 但卻要錯失永生了。

惟有忍耐到底的, 必然得救。太24:13

馬太福音23章: 有禍了

1
耶穌在本章嚴厲並沉痛的一一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各種罪項。

阻擋別人進天國: 無論是反對福音, 還是本身錯誤的教導, 他們堅定自己的觀念, 並且狂熱的促使別人學習他們的榜樣。現今也有許多異端, 他們不但傳揚錯誤的教導, 還比正統的基督徒更熱衷傳道, 積極的領人走入歧途。

本末倒置: 他們鑽研律法, 但他們卻忘記了賜下律法的神。他們著眼在小處, 卻看不清楚神透過律法所要傳達的真義。更糟糕的是, 他們在律法上加入許多個人錯誤的見解, 並且重視這些人為的條例多過神的話。在現代, 有些人喜歡鑽研聖經中艱澀難懂的地方, 他們為某些字句的出處解釋而爭吵, 但是對於神的誡命卻毫不感興趣。或者, 有些人在聖經上添加了自己的註解, 並且重視這些多過神的話本身, 這些都是不對的。

表裡不一和驕傲: 他們總是表現出屬靈的模樣, 企圖引起別人的稱讚和尊敬, 喜歡爭競, 凡事都希望拔得頭籌, 但是內心其實卻是污穢敗壞不堪的。他們驕傲自義, 以為自己不會和犯和祖先一樣的罪, 殊不知自己無知和他們的祖宗無異。這些問題並不是只限於文士和法利賽人, 基督徒都要自省, 是否人前人後言行都一致, 是否喜歡人的稱讚勝過神的稱讚, 是否信仰叫我們驕傲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每一個”有禍了”固然是耶穌對他們得審判, 也同時代表了祂的痛心和悲傷。祂痛恨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惡行, 但是也期盼他們能夠悔改, 無奈他們卻不願意。這一章信息也是給基督徒的一個警惕, 不要如同法利賽人一樣, 因為他們最終的結局是被神所厭棄, 他們的家成為荒場。

馬太福音22章: 選上的人少

1

在娶親筵席的比喻當中, 有三種人是無法進入天國的。

第一種人是到自己田裡去和作買賣去的(v5), 象徵他們追求屬世界的一切享受。他們雖然是被召的人, 但是他們對屬天的事沒有興趣, 漠視神的邀請。第二種人是凌辱殺害僕人的人(v6), 這些人代表不願悔改接受福音的人, 甚至他們迫害神的先知僕人。這兩種人也象徵猶太人, 他們因為拒絕福音, 福音的門因此向外邦人(凡在路上遇見的)。

第三種人, 是本來是無份的不相干的外邦人, 卻受召參加筵席, 但是卻心存輕慢, 沒有著禮服。這禮服代表一個人所行的義, 穿自己的衣服表示企圖倚靠著自義, 但是卻是不合格的。沒有穿禮服也表示這個基督徒沒有活出基督的樣式, 他沒有披戴基督(加3:27)。這樣的人縱使得救, 卻無法進入天國, 無法參加羔羊的婚宴。

這樣看來, 得到婚宴邀請的有許多的人, 有猶太人, 也有外邦人。這些人都是蒙恩被召的。但是真正能夠進入參加筵席的人卻不多,且都是因為自己的緣故, 或不理會, 或拒絕抵擋, 或輕慢無禮, 因為各種的理由而無法進入天國。因此, 基督徒不可因為蒙召了就沾沾自喜了, 而是要努力走那當走的路, 打那美好的仗, 爭取進入天國的筵席。

因為被召的人多, 選上的人少。(太22:14)

馬太福音21章: 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

1.jpg
馬太21章開始記載耶穌進耶路撒冷所發生的事, 其中耶穌詛咒無花果一事是預示耶穌要在十字架成就的事, 也是對當時圖有外表的宗教領袖的一個警告。無花果樹是以色列的象徵, 但舊約的先知多次譴責以色列如同不結果的無花果樹。在這裡耶穌餓了卻在樹上找不到果子。這不是一顆生命枯萎的樹, 而是一顆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樹上。在這樣的一顆樹上, 耶穌卻無法得到滿足, 就如同神無法在擁有許多繁複律法儀式的猶太教找到真正的敬虔人一樣。

雖然當時猶太教的宗教系統發展到了極致的昌盛, 但是神卻不再是他們敬拜的重點, 神的律法被人的條例所取代、甚至祂的命令被藐視, 人的生命也結不出可討神喜悅的果子。

無花果樹的比喻象徵猶太教和猶太人被棄絕, 從此枯萎。從此, 人與神關係得修復不再是靠著獻祭的儀式, 而是藉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福音也不再是猶太人的特權, 恩典要臨到了外邦人之中。

更有, 這個比喻不只是指著猶太人說的, 基督徒也應當引以為戒。神不需約徒具外表, 只有漂亮茂密的葉子, 卻完全不結果子的基督徒, 因為這樣的生命無法滿足神。祂過去如何的要求猶太人, 如今也要將相同的標準放在基督徒身上。願耶穌能夠在每位基督徒身上得著肥碩甜美的果子, 使祂的心得到滿足!

馬太福音20章: 恩典

1.jpg
本章葡萄園雇工的比喻是一個充滿恩典的比喻。在其中, 家主縱使已雇用了工人, 但當他看見那些失業的人時, 他沒有嫌棄他們, 反而仍舊招呼他們入園工作。並且, 還因為憐憫的緣故, 無論工作的時間長短, 他都一視同仁, 慷慨的支付了可以供給這些人的家庭在這一天生活所需的一錢銀子。

從人角度看來, 人努力付出多少就該得到多少, 因此最初雇用的工人很是不平。但他們忘了, 一錢銀子本就是他們的勞力所能得的收入, 他們並沒有吃任何的虧。他們也忘了, 若不是家主的雇用, 他們可能連工作都沒有著落, 因為一個臨時雇工是不能保證每天都有工作機會的。這樣,別說那他們以為他們該有的, 本來的這令他們嫌棄的一錢銀子都可能連邊都摸不著!

如同雇工, 基督徒能夠得著救恩都是出自恩典。或許有人得救的早, 有人得救的晚, 但神所賜的救恩不會因先到後來而有所改變。神的恩典也不會因人所做的多寡大小而不同, 人不能靠著自己所做的得恩典。

因此, 年輕就得救的老基督徒並沒有強過年長才得救的, 他們在神面前是平等的。服事多的基督徒也不用看自己高人一等, 也沒有哪一種的服事是更重要更討神喜悅的, 只要是誠心實意的做在主身上, 都能討神的喜悅, 因為祂是看的是人的心。

馬太福音19章: 屬靈的財主

1

16-22節記載耶穌與少年財主的對話, 在這段對話中少年財主以為自己已經做到了神對人的要求, 但是, 耶穌以一個要求凸顯出其實他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完全。耶穌進而在24節提出”財主難進天國”一說。

財主真的很難進入天國嗎? 難道天國對富有的人心存偏見? 其實不是的, 財主憑著信也可得救, 救恩並不因人而異。但是人若是擁有許多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被擺放在神之上、份量比神還要重的時候, 那麼這個人就很難活出得勝者的品質, 因為他無法專心的跟隨主。所以, 這裡的財主是指在擁有主以外財富的人, 這些財富可以是金錢, 也可是名聲, 地位, 知識, 人際關係, 才能, 等等。

這個少年財主看重自己的財富, 無法捨棄一切來跟隨耶穌。”拋棄一切財富”並不是一個通用任何人的命令, 好似基督徒只能過著窮困的生活才能討神喜悅一般。其實不是這樣的, 即便是少年財主真的散盡家產, 但是若是他沒有跟隨主, 那麼他做的也僅僅是善事罷了, 人是無法單靠著做善事進入天國的, 人能夠進入天國的關鍵是信並且跟從主耶穌。這段經文是要告訴我們, 不要讓任何事物成為我們跟隨耶穌的攔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