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5章: 義人的禱告

picture1

很多基督徒以為, 神的僕人所發出的禱告定然比自己的禱告更有能力, 或是以為神更喜歡垂聽別人的禱告。因此他們過度高舉個人, 卻忘記了能力是出自於神。這樣的人多不願自己付上禱告的代價, 反而四處求人代禱。

義人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v16) 這裡說的義人, 是指耶穌的寶血所洗淨買贖的人, 不是某些特定的先知使徒。在神面前基督成了我們的義, 因此, 我們的禱告神要垂聽。 既然神要聽我們的禱告, 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忽略自己的禱告, 而過度的倚賴別人的代求。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就不該互相代禱了, 而是基督徒要有自己的禱告生活。因為, 個人的禱告生活是人與神分享一切喜樂痛苦的私密時間。透過禱告交通, 基督徒可以親自的經歷神的帶領, 與神建立個人的關係, 更明白了解神的性情, 這些都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別人代禱或許可以使問題的到解決, 但是缺乏個人的禱告讓人無法見證神是如何帶領勝過難題。禱告能夠使基督徒更清楚看見神在自己生命的足跡, 因此, 不要輕看自己的禱告, 將你的難處親自的帶到祂的面前來。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 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 他就該歌頌。雅5:13

雅各書4章: 為敵

Picture1.jpg

基督徒活在世上, 無時不刻的接受來自世界的訊息, 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世界的價值關念, 有時後連自己何時被影響了也不太清楚。主日在教會熱情聚會, 同時也對世上的事有所求有所想。說起來, 這樣看起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想要有個名牌包與這人的屬靈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人人不都有自己所喜愛追求的事呢? ! 在這裏, 雅各卻警告教會, 基督徒有可能落入了一個可怕的景象, 就是在不知不覺的時候, 他居然與神為敵了!

人在世上所擁有的多寡並不是問題的重點, 這段經文指出的問題出於, 基督徒的滿足並不是來自於神, 而是來自世俗上的享樂、標準或是風俗上。人可以很富足, 但若他的滿足與喜樂是建築在神而不是他所擁有的一切事物上, 那麼他仍是為神所喜悅的。只是, 當世界的事成為他快樂的來源時, 當他滿心所想的都是能夠得到這些事時, 他就得要按照世界的方法行, 才能得到他所追求的, 那些來自世界的事。因此, 當世俗之事與神的命令發生衝突時, 他的心必然要叫他傾向世界了, 因為只有如此他才能有他想要的滿足與喜樂。就這樣, 基督徒居然站到了神的對立面了。

雅各書3章: 口舌

Picture1.jpg

在法治社會中生活的人, 特別能夠體會口舌的厲害。在法庭裡, 律師可以藉由詭辯來扭曲事實, 為有罪的人辯護, 躜法律的漏洞, 使得罪人獲釋。在教室裡, 教師教導下一代違背真理的思想; 在新聞室, 媒體人舌如燦蓮, 巧舌如簧, 哄騙社會、蒙蔽真象。更別說人與人之間詆毀、侮辱、咒罵、撒謊, 等等。難怪雅各稱舌頭是不止息的惡物, 滿了害死人的毒氣。(v8)

曾經聽說有個教會立志要操練制服舌頭, 只說造就人的好話。因此, 會友們在最初開始操練之時, 竟然具都靜默, 找不到話可說。他們驚奇的發現, 原來平時在不注意的時候, 他們在話語上多有抱怨, 閒言閒語, 挑剔, 批評論斷, 詆譭重傷, 謊言, 誇張, 誇耀, 等等的毛病。我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毛病而不自知呢?

耶和華阿, 求你禁止我的口, 把守我的嘴, 求你不叫我的心, 偏向邪惡。詩141:3-4a

雅各書2章: 外貌

picture1

在本章, 雅各警告教會不可以貌待人, 無論是貧窮富足, 在金字塔的頂端或是處在基層, 教會都不應厚此薄彼, 並且要以公平待之。當一個人過於高舉外在的東西, 他便憑著人的外貌、財富、地位斷定別人的價值, 甚至將這些東西與道德品格劃上等號。這樣的人容易在處事上偏袒某些人, 並以惡意揣測另一些人。

以外貌待人或嫌貧愛富並不是早期教會才會有的問題, 如今的教會也要謹慎, 自省是否在不經意的時候也是這樣行了。 我們必須小心, 是否教會在人事安排上, 將富有的、有身份地位的人, 甚至是有才能的人放在高位, 而不是更注重他們的靈性的成熟與否? 或者, 在不經意的時候, 我們更尊重有身份、所謂成功的人, 覺得他們說的話更有份量, 更喜歡與他們交通呢? 或是否我們更看重有才幹的人, 以為他們必然是敬虔的屬靈人? 還有, 是不是某些人的個性特別不討我們喜歡, 因此我們就給他貼了標籤, 嫌棄他呢? 這些都是基督徒要自省的。另外, 我們也當謹慎, 是否容易以事情的表面判斷別人; 有時候我們眼見的與真實的情況相差甚遠, 但是我們卻更願意相信自己所見的。

聖經教導我們不可如此, 因為世人也曾經以外貌判斷耶穌。祂無佳容美形, 也沒有財富、學歷、身份地位使人高看祂; 人不但輕看祂, 最終還將祂釘在十字架上。若是基督徒仍然以外貌待人, 那麼與這些曾經以外貌羞辱基督的人又有何不同呢? 並且, 基督徒得救並不因外貌、財富、地位、知識學問, 而是因著恩典, 無論是貧窮富足, 都同樣得到神的憐憫。既然如此, 基督徒又怎麼能在接受這樣的恩典候, 又轉回頭以外貌待人呢?

雅各書1章: 有行為的信心

picture1

雅各書這本書信結構鬆散, 常常一個主題還沒有講完就跳到下一個主題, 然後再跳回來。讀雅各書就如同和老人談話一樣, 談話中有許多生命的智慧, 但是缺乏系統式的歸納。整本書圍繞的主題包括: 信心與行為, 受苦&忍耐,錢財與富足, 口舌的罪, 真假智慧, 試煉&試探等等。其中, 雅各對信心和行為的看法受到多方的爭議, 許多人認為他的論調和保羅的因信稱義是有所牴觸的。

其實, 保羅所注重的是人如何在神面前稱義, 是與人的行為無關的, 完全是靠著神的憐憫與恩典。但是雅各所注重的, 是一個靠信心得著救恩的人, 如何藉著他的行為表現出他的信心。雅各認為一個得救的人不應該仗著他已得著救恩就為所欲為, 放縱自己, 或者懶惰不願行動, 沒有行為做好的見證。保羅則認為憑著信心重生得救的人, 他的生命理應結出聖靈的果子(加5:22-23), 當”靠聖靈得生, 並靠聖靈行事”(加5:25)。 這樣看來, 保羅與雅各的觀點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並沒有衝突。

雅各書書寫的對象是散居各地的猶太人, 他們的問題是容易被外邦人的文化同化, 被外邦人的世界觀所影響, 如同現代的基督徒活在世界中, 時常受到屬世界的思想所衝擊。雅各書很務實的教導基督徒, 無論是過去散居的猶太人還是現代的基督徒, 如何有見證的活在敗壞的世界中, 以積極的行為展現信仰, 做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