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書3章: 喜樂

1

與一開始先知對神的憤怒與質問對比, 哈巴谷書以喜樂與讚美做為結束。在本書結束的時候雖然巴比倫的威脅仍然籠罩著猶大, 但先知的心境卻有了180度的大轉變, 這個改變是源於先知的順服。

很多時候, 苦難我們使我們懷疑神, 我們開始對神指手劃腳的希望他以我們的方式為我們解決問題。但是神有他的方法和目的, 他或是要藉著苦難來管教他的兒女, 或是讓他們從中學習某些功課。苦難臨到我們的原因不是因為神突然無能了,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 神的主權不會改變。苦難也不是神惡意的要使人痛苦, 雖然人惹動他的怒氣, 但他的慈愛仍舊長存。

在先知的禱告中, 他改變態度謙卑在神的面前, 承認神的主權。先知的眼睛不再只盯著眼前的問題, 而是開始仰望神。他回想神過去的恩典, 記起神的信實和慈愛, 過去的經歷使他能夠更加的堅定他的信心。於是他的禱告不再是求神挪走苦難, 而是相信即便神使猶大受苦, 神也不會完全放棄猶大。

最後, 先知表現出一種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學習的態度: “落在百般試煉中, 都要以為大喜樂” (雅1:2)。在苦難中, 基督徒的喜樂不是不得已的強顏歡笑, 而是深深認識神的主權與他的慈愛並安心的交託。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 葡萄樹不結果, 橄欖樹也不效力, 田地不出糧食, 圈中絕了羊, 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 我要因耶和華歡欣, 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8

哈巴谷書2章: 義人因信得生

1.jpg

在第一章的末尾, 先知質問神為何興起邪惡的巴比倫來懲罰猶大, 但神並沒有馬上回答先知的問題, 我們並不清楚先知等候了多久, 但是他忠心的等候神。神給了先知答案可以精簡至第四節, 它是哈巴谷書的中心思想: 義人因信得生。

神告訴先知雖然他興起巴比倫做為管教猶大的杖, 但是這並不表示巴比倫就可以毫無顧忌的犯罪, 而巴比倫也為自己積蓄了神的憤怒, 最後巴比倫也要滅亡。但是這個需要經歷時間, 神的子民仍需要耐心等待, 並且這個等待是有盼望的, 因為知道仇敵的結局是註定的, 惡人必要滅亡。

在苦難中的等待並不容易, 有些人因為長久的等待對神產生懷疑, 屬人的理性告訴他們這樣的等待神毫無意義, 應該以自己的力量突破困境, 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是信心不是以自己為中心, 而是神如何說我就如何行; 無論別人如何嘲笑, 不管環境如何險惡, 就是相信神的話和他的應許。以這樣的態度信神的人必然因信而活。

哈巴谷書1章: 問答

1.jpg

先知哈巴谷的時代是在猶太王約雅敬的時期, 當時北國已被滅, 而滅了北國的亞述又亡於巴比倫手中, 正是巴比倫崛起的年代, 猶大的滅亡已是指日可待。

敬虔的哈巴谷看見猶大社會的腐敗憂心忡忡, 他不明白神為何對猶大的悖逆緘默不語, 他求問神為何他不出手懲治猶大。(v2-4) 神回答先知他容忍並不是沒有公義放任猶大做惡, 他在等待巴比倫的崛起並要用巴比倫做為審判猶大的工具。(v5-11) 先知對於神的回答感到震驚, 他認為巴比倫凶暴, 比猶大的罪更大, 神如何能以一個惡人(巴比倫)來審判一個比他公義的人(猶大)呢? 哈巴谷以疑問開始, 在第二章神回答了先知的問題, 使他明白神公義的做為。

先知哈巴谷的疑問也是許多基督徒的疑問。許多時候, 當惡人得逞時我們會感到憤憤不平, 認為神為何不做為, 為何在這件事上沒有公義。當我們有這樣的這樣的疑問時, 要如同先知一樣將我們的憤慨帶到神的面前尋求他的光照。我們若安靜等後在他的面前, 他將要幫助我們以屬靈的眼光看困擾我們的事, 並發現神掌管一切, 惡人雖然一時發達但終必滅亡, 唯有義人要因信靠神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