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40章: 冤枉路

1

經過金牛犢事件之後, 以色列人對神充滿了敬畏與感恩, 他們遵守神所有的一切命令, 熱烈的回應神的呼召, 奉獻金錢人力建造聖殿。

當人全心全意的跟隨主、順服祂的誡命的時候, 神要與他同在, 如同當時會幕被支立起來以後, 神的榮光充滿會幕, 祂的同在清楚的彰顯在以色列人當中。耶和華成為他們全心依賴的主, 帶領以色列人走前面的道路, 往那流奶與蜜之地, 在那裡祂要賜給他們豐盛的生命。

如果以色列人能夠一直維持住當時他們建造會幕時候的心志, 那麼出埃及記40章以後就要直接進入迦南了。可惜的是他們無法長久的堅守他們的信心, 以至於他們走了許多冤枉路, 白白的浪費了40年的光陰。

 

出埃及記39章: 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1

在本章, 會幕和一切所需的用品, 包括祭司的服飾等等都已經全部完工了。這個時候的會幕還沒有支架起來, 摩西檢查所有的用品物件並且為它們祝福。 “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在本章重複了8次之多 (v5, 7,21, 26, 29, 31, 32, 42) , 用以強調會幕裡所有的物件每一分一毫, 無論大小, 都是神所設定的。

會幕的結構材料無不含有神的深意, 因為它預表神偉大的救贖的計畫, 就是藉由耶穌基督使人與神恢復關係, 這個計畫是神從創世之際就已經為人預備好的。

因為會幕預表天上的真像, 因此神一再的警誡摩西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的樣式 (來8:5)。會幕的每一件事情都代表耶穌和祂的救贖: 祭壇反映神的公義和憐憫, 洗濯盆反映神的聖潔, 施恩座反映神的恩典, 等等。 人不可以隨意更改, 因為沒有人看見過天上的真像。因此以色列人非得必須要事無巨細的一切依照神的指示行, 若是人依靠自己的設計和工作, 那會幕就無法正確的天上的事了。

 

 

出埃及記38章: 一百他連得的銀

1

本章提到會幕中所用的金、銀、銅的數量。金子共有二十九他連得並七百三十舍客勒, 大約是1.75噸左右。銀子共有一百他連得並一千七百七十五舍客勒, 大約是6噸多一點。銅共有七十他連得並二千四百舍客勒, 大約是4.2噸左右。

其中,  一百他連得並一千七百七十五舍客勒的銀不包含自己願意奉獻上來的, 而是每個被數算的人定規要繳的贖價(出30:12-16)。神吩咐每個以色列人都要交上半舍客勒的銀, 無論窮富皆是如此, 不可多交也不可少交。

這些銀特別都用來作帶卯的座, 這些座的作用是將豎板和柱子豎立起來。這些銀座代表神恩典的基礎, 每個以色列人付出相同的價值得贖價代表每個人在神面前都是同等的價值, 沒有誰比其他人貴重。贖價的價值非常少 – 半個舍客勒大約是0.2oz, 這樣份量的銀子是每個人都交的起的, 代表人並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就得到了救贖, 因為這恩典是從神而來的, 人只要有信心便能夠享受神所賜下的救恩。

出埃及記37章: 完全的順服

1.jpg

在25-31章, 神在西乃山上將會幕的一切樣式都啟示給摩西, 並且吩咐他, “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出25:9), “要謹慎做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出25:40)。

從35章開始就是記錄會幕的建造我們在閱讀聖經的時候會發現, 建造的紀錄與之前的啟示是完全一樣的, 好像讀者將這些字句重複的再看一遍。雖然這樣的重複有點無趣, 但是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樣的重複表現了以色列人對神完全的順服。

巧匠在打造會幕以及其中的器皿的時候, 他們一定免不了會有自己的想法, 覺得這樣或是那樣的作法會更好。但是, 他們卻能夠完全的順服在神的面前, 一點都毫無更改的依照神的指示建造會幕。

出埃及記35章: 甘心樂意的奉獻

1

如同神所啟示的一樣, 會幕的建造要始於人的奉獻。這奉獻是要依照神所吩咐的, 也就是說, 以色列人所奉獻的一切都要依照神的定規, 不能偏離一絲一毫。他們不能因為覺得黃色絲線比較美麗就使用黃色絲線來縫製會幕, 或者因為覺得海狗皮不夠漂亮氣派就使用虎皮。人所奉獻給神的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隨意奉獻, 而是必須是按著神的吩咐, 獻上神所指定的。

人的奉獻分為兩種: 一種是物資的奉獻, 就是人所有的; 另一種是人自己, 他獻上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神作工。這兩種奉獻都是神悅納的。無論那種的奉獻, 神所給的條件只有一樣, 就是這奉獻必須是人甘心樂意所獻上, 絲毫沒有勉強的。以色列人熱情響應是因為他們實在經歷了極大的恩典, 他們這個時候心裡愛慕神, 所以甘心的奉獻。在第36章, 聖經記載他們每天都攜帶禮物來奉獻給神, 超過了會幕建造所需, 直到摩西夏令停止才勉強止住以色列人的奉獻。這是多麼美的一幅畫面!

 

出埃及記34章: 重新立約

1

摩西曾在西乃山上40天接受神的啟示, 當他帶著十誡下山時, 發現以色列人已經造了金牛犢當作神來敬拜。當時摩西盛怒中摔壞了兩塊石板, 就是神親自刻的十誡。

摩西摔壞十誡不是賭氣衝動的行為; 石板記載神的律法, 律法當時已經藉著摩西口傳給了百姓(24章), 而石板代表以色列人與神所立正式的契約。當契約內容才剛剛寫好時, 摩西居然發現以色列人已經違約了! 這樣, 摩西摔了破了十誡的石板就等於宣告這個約已經無效了, 如同契約被撕了一樣, 這是何等嚴重的事!

因此, 當神回心轉意以後, 祂再次親自將十誡刻在石板上, 再次與以色列人立約。在這次的立約神沒有重複所有的誡命 (19-24章), 只就著上次金牛犢事件重點重申一些以色列人要注意的事項。例如, 他們不可被外邦人的習俗所影響 – 在金牛犢的事情上, 他們雖然願意敬拜耶和華, 卻被埃及的習俗誤導造出了偶像還不自知。

第二次的立約雖然不像第一次一樣電閃雷鳴的, 但是神吩咐以色列人不可上山, 連牛羊都不可在山下吃草。當時的西乃山與第一次立約時一樣是神的聖地, 顯示第二次的立約與第一次一樣的慎重嚴肅。

 

出埃及記33章: 代禱者

1

以色列人造金牛犢得罪了神, 若是依照新出爐的律法, 以色列人必定是要死的, 但是因著摩西的代求, 除了不知悔改、持續鼓譟的3000人以外, 神赦免了以色列人。雖然以色列人免除一死, 但是神因為他們的剛硬不願再與他們同行(v5), 但是因為摩西的代求, 神回心轉意親自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

摩西多次為以色列人代求, 他提醒神為了自己名的緣故不要降罪(出32:12), 要記得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出32:13), 憑著自己與神的關係將自己當作以色列人的擋箭牌(出32:32), 甚至他告訴神不可以出爾反爾, 不告興了就拋下他們(出33:12-13)。

摩西的禱告看起來很大膽, 但其實他每次的禱告都蒙神的應允, 因為他非常清楚神的性情, 每次的禱告都觸摸到神的心意。他與神的關係如同朋友(v11), 所以他的禱告並不是畏縮的懇求, 而是依著神的性情大膽的陳述。

其實神差遣使者也能夠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 但是若是如此, 以色列人便失去了最大的祝福, 就是神的同在。摩西是個非常稱職的代禱者, 他非常清楚孰重孰輕, 因此他緊抓住神不願讓祂離去, 使得以色列人最終得以在神的帶領下進入迦南。

出埃及記32章: 金牛犢

1

當摩西在西乃山上接受神的啟示時, 山下的百姓見摩西遲遲的不下山, 就開始鼓譟要求亞倫為他們造一個神像。這個請求明顯的違反了神藉著摩西告誡過他們的十誡, 但是亞倫居然也一口答應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百姓們打的名號仍舊是耶和華, 他們認為亞倫所造出的牛犢就是他們所信的神, 就是那位降下十災、帶領他們出埃及過紅海的神。這是多麼可怕的光景! 這時的以色列人沒有崇拜別神的想法, 他們以為自己所拜的是耶和華!

金牛犢的事件所代表的是一個嚴肅的教訓, 那就是人可以保有敬拜的行為和外表, 但是內裡卻完全不屬於神。一個人可以口中承認有主, 可是心裡的信卻已經被世上的人、事、物所蠶食。以色列人當時仍舊獻上燔祭和平安祭, 但是他們的生命本質產生改變, 坐下吃喝, 起來玩耍(v6)成為他們生活的內容, 如同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一般。

出埃及記31章: 在主裡的安息

1

當神賜給摩西有關會幕的一切指示後, 祂再次提醒以色列人要謹守安息日的誡命。守安息日是十誡中的一誡, 為什麼神要在誡命的最末了重複這一個誡命呢?

設立會幕最終的目的, 其實就是使人能夠在神裡面得著安息。因為罪的緣故, 人在世上經歷許多的勞苦, 不但在生活上要背負許多重擔, 靈裡也找不到安息。從前神帶領以色列的百姓出埃及, 使他們不再為奴, 成為自由的人, 並且賜給他們流奶與蜜之地。

感謝主, 如今的基督徒已經不用再守者律法的安息日。教會聚會乃是在七日的頭一日, 就是主耶穌復活的日子。藉著耶穌在十字架所成就的事, 基督徒從罪中得著釋放, 神的靈使我們得著自由, 享受主所賜豐盛的生命。

 

出埃及記30章: 馨香的祭

1.jpg

祭司每天早晚都要獻上燔祭, 獻上燔祭的同時, 他們要將會幕的燈點燃, 然後在香壇燒香。會幕的啟示顯明神的公義與人的虧缺, 但是它也彰顯神無限的恩典。而香壇的香則代表人對神的回應, 人獻上馨香的祭感謝讚美神。

香壇的香只能歸於神所用, 不是人可以享用的。這香就是人的禱告, 代表人站立在神的面前與神的交通, 讚美敬拜祂。神渴望與人建立關係, 不只是為了自己所需的求告神, 也不是上下級刻板的應對, 而是如同朋友家人一般與神有親近的關係, 互相溝通交流, 與神話家常。

禱告與讚美是最貼近神的事奉, 也是神所盼望人對祂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