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12章: 把握

Picture2

本章重申把握短暫的生命, 敬畏主的重要。在2-5節, 傳道者以許多的比喻來描述人年老身體衰敗的淒涼晚景: 手臂發顫, 強健的腰腿無力, 牙齒掉落, 老眼昏花, 雙耳失聰, 頭髮斑白。人的身體免無可免的必要走向衰敗。就算如今世上有多麼厲害的整容手術, 都無法逆轉肉體的衰老。

不但如此, 人要隨時準備死亡的來臨。人一旦過世, 他就如同折斷的金銀和損毀的瓶子, 無論生前如何風光, 死後榮景不再。他的身體歸於塵土, 終要被丟棄。他無法帶走任何事物, 生前的尊榮富貴都是虛空無用。

因此, 傳道者呼籲人要趁著死亡來臨之間, 把握時間敬畏神, 遵行神的話語, 就是那日光之上的智慧。免得我們忙碌勞苦的一輩子, 最後如同手握沙土, 一無所獲。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 總意就是: 敬畏神, 謹守他的誡命, 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箴12:13

傳道書11章: 負責的人生

Picture2

少年人哪, 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 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傳11:9

在這一章, 傳道人的信息很簡單, 人生有許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握或是明白的, 我們能做的便是把握當下不虛度人生, 同時有責任的活著, 長存敬畏神的心, 不虛度光陰。

當我們擁有的時候, 要善用智慧分散風險, 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事情如何。(v1-3) 但另一方面, 人也不需為了那無法掌握的未來而擔憂(v4-5), 人不能總是要等到天時地利人和時才去工作。縱使人生有許多不確定和不可知, 但我們不必因此避世苦修。反而, 人需要勇於嘗試, 不怕困難和挑戰, 活的精彩,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這樣才不罔在世上走一遭。

但同時我們也要記得,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當我們當享受年輕的時光之時, 不可走到另一個極端, 就是將人生浪費在享樂上。我們需珍惜我們在地上有限的日子, 活出神在我們身上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預備好自己進入永生。

傳道書10章: 破壞力

Picture2

 

死蒼蠅使做香的膏油發出臭氣, 這樣, 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傳10:1

本章提到愚昧的破壞力, 只需一點點愚昧的行為(一隻死蒼蠅), 就能夠破壞智慧的尊榮和人以智慧所建立的一切, 如同一顆老鼠屎就能壞了一鍋粥一樣。

人若是不警醒, 不謹慎避開愚昧的行為, 在不知不覺當中, 他要被智慧蒙蔽雙眼, 他雖然行為愚昧, 卻不自覺, 還要看自己比眾人都強。 (v3) 當這樣的人身處高位時, 社會就要蒙受許多損失。6-7節描述在愚昧人掌權下的亂象, 好像領社會救濟金的窮人全身穿戴名牌, 名流世家卻衣著襤褸一般奇怪。這不是說對窮人的偏見, 而是要凸顯社會次序的顛倒。

現今的美國不就是如此嗎?! 那些心中不敬畏神的政客推出許多不合乎真理的政令, 卻沾沾自喜, 自認為功績卓越, 卻不知他們加速了國家的敗亡。

傳道書9章: 把握機會

Picture2

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 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 沒有謀算, 沒有知識, 也沒有智慧。傳9:10

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 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 罪人與義人所面對的人生一切遭遇與挑戰並無不同 (V2), 因此人不能以自己的遭遇為藉口, 以為神對他的審判不公義。惡人與義人都遭遇同樣的問題, 就是死亡與罪 (v3), 他們的不同不在於外在的環境, 而是他們面對環境與挑戰的態度。

人死亡後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停止, 一切屬於地上的累積和情感都失去了價值, 所以若人在地上所累積的只侷限在地上的事, 那麼死亡來臨時他便真的一無所有。傳道者勉勵人要趁著生命尚存的時候, 以喜樂感恩的心 (v7), 把握機會竭力做主的工, 就是有永恆的價值的事。在神的同在蔭庇中過著聖潔的生活(v8), 討神的喜悅。

 

 

傳道書8章: 順服

Picture2

本章繼續談論智慧人的特徵, 就是服從權柄。智慧人服從君王執政者的權威, 他也服從主的權柄, 縱然有些事令人參不透, 有些事令人感到委屈不公平, 他選擇相信等候神。

這 ‘順服執政掌權者’ 的教導絕對不是出自所羅門王的私心, 用以趁機穩固自己的權勢地位; 這也是耶穌的教導(約19:11), 保羅在羅馬書13章也提到要順服地上的權柄。因為地上的權柄是出自於神的, 當天國還沒有來臨時, 基督徒要做好公民。這不表示地上的權柄完美無錯, 這是個次序的原則, 好比做兒女的要順服父母一樣。 基督徒的順服不代表與執政者同流合汙做令神不喜悅的事。

另外, 智慧人也順服神的權柄。人是如此的渺小, 連自己的生死也無法掌握, 更無法測度神的作為。當智慧人眼見許多不公平的事發生時, 他們不是怨天尤人一味的埋怨神, 反而, 他們清楚的明白審判在於神, 更相信神是公義的, 因此他們默然等候神的作為。

 

傳道書7章: 智慧人的特質

Picture2

本章的形式類似箴言,提到許多的勸言, 其主旨是勉勵人尋求智慧, 勿做個愚妄人。智慧人會有以下的表現:

  1. 從苦難和憂傷中思考生命的價值, 而不似愚妄人時刻尋求膚淺的享樂。(v2-3)
  2. 智慧人不似愚妄人只說好聽的話, 他們說真話, 造就人的話。(v5-6)
  3. 他們不貪心, 不取不義之財(v7)
  4. 他們謙卑, 心存忍耐, 不焦躁, 不惱怒(v8-10)
  5. 他們不緬懷過去, 不逃避現實或總是心存抱怨(v10)
  6. 他們倚靠神度日, 為所得的福氣感恩, 在患難之時持守(v13-14)
  7. 他們持中庸之道, 不過份行義彰顯自己, 不過份行惡自取敗亡。(v15-18)
  8. 他們不自以為義, 對人寬容以待, 願意原諒別人犯的錯(v20-22)

雖然世上有許多令人難解的事, 許多的不公, 但是智慧人仍舊在凡事上都選擇敬畏神。

 

傳道書6章: 人生無常

Picture2

世上人所認為的福氣, 不外乎富貴長壽, 但果真如此嗎? 傳道者哀嘆世事變換無常, 富貴者沒有壽命可享受他勞碌得來的富貴, 長壽者年日雖多但是不得福樂, 無人可以預見或左右自己的命運, 更無法猜測死後的事。最後, 傳道者認為生命的玄妙不是人可以理解的, 他的態度是選擇被動的接受。

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也曾經歷過哪些事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呢? 我們向神呼喊, 但是神以靜默回答。這時, 我們是否也被悲傷與無力感所淹沒呢? 若是這個時候我們放棄等候神, 放棄繼續仰望神, 那麼我們會如同傳道者一樣, 憤怒生命的不公, 不甘但無奈的屈從於命運。但是, 我們若能夠緊緊抓住神, 無論是困難有沒有解決, 我們終要從中學習看見神在我們生命中的美意。

傳道書5章: 敬拜的態度

Picture2

 

傳道書4:13-16 提到政治生涯的空虛, 人的成就縱使再大, 仍舊被後人所取代。傳道書5:1-7揭開表面的宗教的虛假無用。人可以表現得很敬虔, 遵行一切禮儀和規範教條, 還有行規蹈矩的教會生活, 甚至還領著教會事工, 但是若是他的心沒有敬畏神, 縱使他的事工做得再大, 受人敬仰推崇, 但是他在神的面前仍是欠缺的。

好比在現代的靈恩運動中, 有些基督徒過於追崇各種聖靈恩賜的表象, 方言、預言、靈歌、異象、異夢, 醫病、趕鬼等等, 成了炫耀的工具, 好像有了這些恩賜就是神特別眷顧或特別屬靈的標記。他們忘了賜下這些恩賜的主, 自尊為大, 也忘記神賜下這些恩賜的目的是要造就教會。這樣, 他們雖然說了許多預言, 但是無一成就; 雖然唱靈歌但是觸摸不到神; 雖然按手為病人禱告, 但是無人得醫治; 表面上風風火火的搞教會復興運動, 卻沒有能力帶人信主。這些宗教的活動最終都要成為虛空無用。

神所要的不是基督徒奉獻多少金錢, 蓋多大的教堂, 甚至開了多少特會。他看重人的心, 對他兒女所求的是真誠的與他相交同行, 愛他並敬畏他。

多夢和多言, 其中多有虛幻, 你只要敬畏神。箴5:7

傳道書4章: 孤單

Picture2

在這章, 傳道者的眼睛從個人轉移到社會, 他觀察社會的現象, 發現人與人之間因為私自自利的緣故產生許多矛盾衝突: 欺壓, 爭競, 嫉妒是常態 (v1-6)。 有些人貪戀世上的財富權力, 勞碌一生, 與親人朋友形同陌路, 雖然功成名就(v8), 他忙碌了一生是為了誰, 他又到底得到了呢?

既然社會上有許多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是否要脫離人群獨自生活才能感到快樂呢? 不是的, 因為孤單是另一種痛苦(v7-12), 離群索居並不是真智慧。雖然不與人相交少去許多的問題, 但是獨自一人要承受許多心靈上孤單, 容易受到攻擊(v12), 並且慢慢變得剛愎自用(v12, 箴 18:1)。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v9), 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v12)。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幫助, 互相鼓勵扶持。在日常生活如此, 在屬靈的生活也如此。

傳道書3章: 人生的樂曲

Picture2

人都希望一生都能夠一帆風順, 但是我們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有悲歡, 有離合, 有高山也有低谷。雖然我們都希望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但是大多時候我們發現, 這萬物的 ‘定時’ 並不是我們說了算的。那麼, 誰掌握人的命運呢? 人要如何回應呢?

有的人認為命運是機率使然, 沒有軌跡可循, 有的人則認為人的命運是自己創造, 但傳道者告訴我們, 萬物的定時掌握在神的手中。這樣, 人有時會陷入兩個極端, 一是努力的想要掙脫所謂的天命, 相信人定勝天。另一種人則認命的接受宿命論, 悲觀而無望。前者逆流而上, 活得很辛苦很, 他們致力追求人生所有的美好, 但是人生卻免不了有痛苦。後者隨波逐流, 若有困難失敗就推拖責任,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神造萬物, 各按其時成為美好。(v11) 如同一首交響曲, 時而歡樂輕快, 時而磅礡大氣, 時而纏綿悱惻, 時而憂傷苦澀, 但是就是這樣才組成了一首動人的樂曲。在人來看, 憂傷痛苦讓人避之惟恐不及, 但神卻能讓這些經驗成為美好生命的一部分。他可使萬物互相效力, 叫愛他的人得益處, 無論是好事還是歹事。我們或許無法明白神的大局,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配合神與他共舞, 在快樂的時候盡情享受神的恩典, 在痛苦悲傷的時候, 仍舊倚靠他信任他, 學習他要藉著這些事讓我們學習的功課。

神造萬物, 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傳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