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48章:聖地的劃分

1

這是本書最後的部分,以傳信者的形式:「主耶和華如此說」(結47:13)開始,一直到48章結束,成為有力的結語。聖地的重新劃分,預表了新的恩典;新的聖民必在此地安居,新的出埃及將遠比首次出埃及更有榮光,分地的安排就更有意義了。讀以賽亞四十章,就會予人這樣的印象。

本章最後一節「城四圍共一萬八千肘,從此以後,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V. 35),「所在」與「名字」二詞的字根相同。這是聖城,應有新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因為耶和華的榮耀已經回來,住在其中。耶和華的聖名,就是這城的名字。神的子民都可到聖殿來朝見神,神必永遠與他們同在。這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這也是彌賽亞的預言,因為公義的苗裔必興起,他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23:6)。對於今天教會來說,神的律法一點一畫都不可廢去(太5:18),如同聖地和聖城的劃分,一尺一寸都不可挪移。如果信徒都能夠虔誠的謹守神的命令,尊主基督為聖,相信神的榮光必不離開教會,因為這是神永不改變的應許。

以西結書47章:聖殿的水流

1.jpg

本章中1-12節引入一個新的境界,生命的水流由聖殿流出,象徵神的福分,是以色列信仰的觀念。詩篇46:4節說:「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聖所。」以西結在此處強調以色列民族的復興,是樂園失而復得了。對於被擄的百姓來說,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盼望。

歸納而言,聖殿在度量中似乎極為獨特,不容人們接近。但是聖所有水流出,表明神仍然願意給予人無限的福分,帶來生命與醫治的大能,使一切都能變化與更新;死海可謂巴勒斯坦地理環境中最危害的因素,卻因神的大能而使海水變為甘甜,萬物得以滋長繁茂,這是神何等的救贖與恩典。

對今天新約教會的信徒更不可忘記的是,主耶穌曾在節期的大日向耶路撒冷守節敬拜者宣告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38)。當我們願意信靠耶穌,渴慕神的話語,將神的話語吃進肚子裏,就能讓這活水湧流在我們的生命中,並且讓這生命活水繼續湧流出去,成為別人的祝福。這是對於屬神兒女們大使命的呼召。

以西結書46章:敬拜禮儀與產業繼承

1

本章分別對於敬拜的禮儀與君王的產業繼承,以及祭司廚房設置作規範。13-15節分別都提到「每早晨預備」一詞,可見這是很重要的短句。聖殿的早祭是十分被看重的。祭司在黎明時吹角,宣佈早晨的來臨。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應該儆醒預備,因為這是獻早祭的時候。在被擄之前,這常獻的祭是每日必作的。此處似乎只集中在早祭,晚祭並沒有提到。

月朔是每月的,安息日是每週的,而早祭是每日的,在這時段時間上,王與人民必須時時警覺耶和華的同在,並應虔心的敬拜。

敬拜的活動是王與人民共同應有的行動,這表明他們有合一的精神,一起敬拜,同心奉獻。王身為領導的地位,因此必須常在前面帶領百姓,為百姓的表率。但同時,王比人民應有更多的敬拜與奉獻,在節期更需如此;因此王有單獨奉獻,並與人民再一起奉獻。所以本章命令王在門檻那裡敬拜(V. 3),又在人民的行列前與百姓一同進入敬拜(V. 10)。這對今天教會的領袖和長執同工都是很好的榜樣和提醒。凡事作信徒的表率,不僅要羨慕善工,並且要以身作則,才能作神忠心的好管家。

王因貪婪,欺壓百姓,奪取他們的產業,是被嚴重警告的事(V. 18),在(結45:9)提說的,這裡更具體的重申。亞哈王搶奪拿伯的葡萄園,可說是很具體的例證(王上21)。本章雖然規範王產業的繼承權(V. 16-18),但實則更著重的是王的公正,強調知足、不可倚靠權勢奪取百姓的產業。

以西結書45章:公義君王的規範

1

在先知以西結預言即將結束的45-48章中,解釋了王國時期以色列土地的劃分原則。部分歸給神,部分歸給君王,部分歸給十二支派所屬。最早分配應許之地是在征服迦南地的時候,當時由約書亞和大祭司以利撒,還有十二支派的首領們一起在神面前拈鬮決定分地(民34:16-29; 書13-22)。到了所羅門王朝時期,他將以色列全地分成十二個分封地,每個分封地必須負責王家一個月的生活開支(王上4:7-19)。但是這些領土的界線並沒有改變。

以西結在44:1-3節中曾經介紹了一位君王,但並沒有解釋這位君王是誰。在這之後至少有十六次提到這位君王。從王必須為自己和民眾獻祭(V. 22),同時王也從百姓收取供物來朝拜神(V. 13-16)來看,這裡的王應該不是指將要來的彌賽亞;或許泛指一般的君王,因他甚至已婚有兒女(結46:16)。

本章中主對君王的提醒,強調必不再欺壓百姓(V. 8),卻要知足,施行公平和公義,不再勒索百姓(V. 9)。可惜從歷史來看,以色列南北國分裂之後,各經歷過二十位王,除了南國算得上有六位是好王,北國則無一好王,難怪國要滅亡,這是對在上掌權者的忠告和警戒。

以西結書44章:聖潔祭司的規範

1

延續43章神的榮光再現之後,本章一開始就指出東門關閉了。「這門必須關閉」(V. 2),理由是神從朝東的外門進入聖殿(結43:1-2),此門已成為聖潔,同時也表示神不會再離開,所以此門不再使用。東門現稱為「金門」,是耶路撒冷目前最古老的一座城門。迄今仍然關閉,可能與此傳統有關。根據猶太人傳統,至聖者的同在,總是通過這座門顯現,當彌賽亞來臨時將再次開門進入。

聖經三次告訴我們,撒督的後裔可作為祭司(結40:46; 43:19; 44:15)。撒督是亞倫第三個兒子以利亞撒的子孫(代上6:1-8; 50-53),他曾在大衛王的統治時期與亞比亞他同作祭司(撒下8:17; 代上15:11)。然而,亞比亞他後來背叛大衛,投入王位繼承者亞多尼雅的陣營(王上1),因此導致後裔永不能作祭司的代價,在祭司以利和他的兒子身上被應驗(王上2:26-27)。

撒督名字的意思是「公義」,在本書中先知強調他的「分別和聖潔」,是忠於耶和華的僕人祭司。主特別要求注意聖殿的使用法則,以免汙穢聖所(V. 5-9),並規範祭司的職責是教導百姓如何分別聖俗,以及分辨潔淨與不潔淨之事(V. 23)。主也特別為祭司定一切的規矩,包括他們生活和行為舉止,並強調主是他們的基業(V. 28),因為他們是完全獻給神的選民,也當反應出神的一切榮美和聖潔本質。相信這些準則對今天立志要全職服事神的門徒仍然是有效的提醒,值得我們放在心上,用眼看、用耳聽、並要隨時留心(V.5)。

以西結書43章:神聖榮光的再現

World4free.in

World4free.in

以西結所描述的千禧年聖殿,是耶穌基督所掌權的國度。這樣的詮釋將先知的預言帶入真實的未來,而不只是屬靈的異象。因此本章中先知敘述獻祭之禮儀(V.18-27)與摩西律法的出埃及記、利未記的規範如出一轍,顯示神的法則萬古常新,永遠長存。

根據6-12節,神強調這一切的細節和法則,為要使以色列人專注在神的聖潔事上,以致他們願意悔改,敬奉神的聖殿,而不像一般普通的建築物,並且除去他們的偶像;這也正提醒今天信徒在教會聖殿中敬拜神的態度,不可忽略聖潔的初衷。

直到今日,以色列曾經歷四個不同的聖殿:摩西的會幕,所羅門的聖殿,被擄後的第二聖殿,和耶穌時代的希律聖殿。神的榮耀離開會幕(撒上4:19-22),直到被所羅門的聖殿所取代。在聖殿毀於巴比倫之前,以西結看見神的榮耀再次離開聖殿(結9:3, 10:4, 11:22-23)。聖經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神的榮耀曾經回到第二聖殿或者希律的聖殿。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曾在希律的聖殿中服事,似乎象徵神榮耀的歸回(約1:14; 該2:7)。但是耶穌基督最後放棄了聖殿,如同神的榮耀離開所羅門的聖殿一般。他在橄欖山上預言聖殿被毀(太23:38-4:3)。當他再來的時候,耶穌要從橄欖山將榮耀再次帶回千禧年的聖殿(結43:1-5; 徒1:9-12; 亞14:4)。

神榮耀的離開總是豫表神百姓的衰敗、受苦;神榮耀的歸回則啟示了神慈愛和恩典的降臨,屬神的兒女都當謹記在心,使我們常常盼望神榮光的同在,以順服的心服事他,因為這是唯一的蒙福之道。

以西結書42章:分別為聖之聖屋

1

本章描述有關設置在南邊和北邊聖屋的格局。那裡是親近耶和華的祭司們生活的地方,包括日常供職、換衣服、預備祭儀、吃至聖物和放置有關獻祭聖物(包括素祭、贖罪祭、贖愆祭)(V.13-14)。「因此處為聖」(V.13)強調了聖所中的一切生活舉止都應當分別為聖,包括所穿的聖衣都當與外界分隔(V.14),這是對身為祭司職分者的提醒。

在舊約中,神渴望整個以色列成為「祭司的國度」。「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19:5-6),但這個理想似乎從未實現過。

今天的聖徒藉由大祭司耶穌基督為首,成為「聖潔的國度」、「君尊的祭司」的部分(彼前2:5, 9),而在千禧年的聖殿中,祭司和利未人將服事主和獻上供奉的百姓,並且有專職的歌者唱詩讚美神(V.40:44)。這裡並沒有提到「大祭司」,因為耶穌基督是那位在寶座上永遠掌權的君王祭司,這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或許直到那日,千禧年中「祭司的國度」才能完全的實現。

以西結書41章:新聖殿之丈量

1

歷代以來,許多聖經學者試圖詮釋以西結所描述的這些丈量聖殿的異象,但並沒有得到一致而滿意的共識。本章中天使仔細的丈量聖殿內之一切規劃設計。這些量度從人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離我們很遙遠,也不容易有屬靈的領受。因此有必要從神學及歷史的角度加以了解。

有人認為以西結所描述的是「理想的敬拜」。他們不認為這樣的設計會真實的在以色列中建造,而是純粹一種屬靈的異象,藉以應用在今日的教會。聖殿代表神與人的同在;門象徵人與主親近的管道;河流從聖殿流出(結47),代表神的祝福從教會流出,賜給整個世界。這個觀點的立論根據在於基督使命的完成,已經終結了舊約,因此不再需要地上的聖殿、祭司或獻祭,而是強調基督所帶來地上的國度。

但這個看法有些問題,至少從本章的仔細丈量內容來看,如果神要給以西結的,只是為了描述今天教會「理想的屬靈敬拜」,他不需要如此詳盡的提供這些內部、外部結構的尺寸。另外,為什麼以西結省略了許多舊約中重要的敬拜物件,沒有約櫃、香爐、燈座、陳設桌、帳幕等等。

不可否認的,當人將聖經內容加以靈意解釋時,每個人都以自己眼中所見為是,其結果也可能會帶來混亂。如同有些利未記中的儀文條款,或許對於今天的信徒看為繁瑣,但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仍舊是極其寶貴、應當遵循的法典律例,我們也當存敬畏的心看為真實。簡單的說,以西結所指向的更可能是信徒所盼望,末日千禧年的聖殿。

 

以西結書40章:新聖殿異象

1

40-48章記載了主前573年,逾越節的第一天,以西結所得的新異象。當時聖殿已毀,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已經25年。在異象中,以西結的靈再次降臨以色列國土,但他沒有看見罪惡的百姓和敗壞的土地。這次他看到一個新的土地和一個榮耀的新聖殿,安置在「至高的山上」(V.2),是神所應許,將來的彌賽亞要統管萬國之處(結17:22-23)。

在異象中,先知所見之天使顏色如銅,手拿麻繩和量度的竿。麻繩可量長距離(結47:3),竿用來量短距離。如同撒迦利亞見一人拿準繩量度聖城,預表聖城將被重建(亞2);啟示錄中神命令使徒約翰在聖城毀於外邦人之前先行量度(啟11),這些都證明耶路撒冷和聖殿都屬於神,無論遭何變故,有一天都將歸回、重新潔淨。

本章中天使從東門開始進入,先量度外院(V.5-27),然後再量度內院(V.28-47)。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外院面積廣闊,但並沒有設外邦人院,也沒有分隔的牆(弗2:14),更沒有區分婦女院,象徵這是萬國萬民、男女老少禱告的殿。周圍有三十間屋子似乎表示許多的團契、禱告、愛宴都可以在此進行。這是新的氣象,新的國度。

從這裡觀察,以西結的異象,不僅預表耶路撒冷將會重建,更可能指向末後的日子,新耶路撒冷的降臨。因此天使要特別指示先知,將所見、所聽都要放在心上,並傳予以色列民,也包括今天的信徒,豈能輕忽這些真理和事實,因為這是神的應許,必定成就。

以西結書39章: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Sunrise

Sunrise scene

本章繼續針對歌革發出預言。V.9、12歌革軍隊戰敗後所留下的槍械需要花七年才能銷毀,戰士的屍體需要花七個月才能掩埋完畢,由此可知歌革軍隊之龐大;然而世間的軍隊無論如何強大,都不可能是耶和華全能神的對手,此番耶和華親自為以色列出戰,神佔了絶對的優勢,擊敗歌革是易如反掌之事。

V.23-29可說是整本以西結書的撮要:以色列因為自己的罪孽而被懲罰,但因耶和華的恩典和憐憫而得復興,神必將祂的靈澆灌以色列家,這是耶和華與祂的子民永遠同在的象徵。無論是以色列的被擄與復興,或是歌革的強大與傾覆,目的是為了叫神的選民與萬國列邦都知道「耶和華是全地的主」(參V.6,7,22,28)。

神的選民和教會有時剛強,有時軟弱,有時興盛,有時衰敗,有時得蒙喜悅,有時惹神發怒。然而基督徒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光景中,神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我們認識神的大能、公義與慈愛,神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目的是要焠煉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更加成熟,即使是在苦難中,神也應許必與我們同在同行。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絶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