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大國最後的三位君王,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剛好經歷了三次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並將以色列的精英份子、勇士們及聖殿所有貴重器皿全部都擄至巴比倫。雖說耶利米已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宣講神必審判以色列的信息,勸誡以色列人順服的旨意,將來全族必再次得到神的賜福而重新蒙福;但以色列人從君王、首領、長老、祭司到百姓仍然都不願意順服耶和華的旨意。
三位君王對先知的訊息所持的態度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結局也有所不同(參王下廿四~廿五章):
約雅敬:起初是向埃及臣服進頁(王下廿三35),後來巴比倫擊敗法老尼哥(耶四六2),猶大從此受巴比倫的控制。
當時巴比倫王奪去聖殿的器皿(代下卅六7)並且擄去猶大的貴族,包括但以理在內(但一13);後來埃及勢力再度抬頭,約雅敬倚賴埃及勢力,背叛巴比倫,結果招來大軍壓境,猶大國從此一蹶不振。此為猶大國第一次被擄。
約雅斤:接續其父約雅敬作以色列王,尼布甲尼撒再度揮軍攻打耶路撒冷,約雅斤沒有抵抗,直接率眾臣民開城門投降巴比倫。巴比倫王擄走約雅斤,立西底家為猶大王,同時又奪去聖殿及王宮寶物,同時期一起被擄的還有先知以西結(結一2),此為猶大國第二次被擄。
西底家:西底家作王第九年背叛巴比倫,儘管他多次詢問先知耶利米關於上帝對猶大國的心意,最終仍然選擇悖逆神,轉而投靠埃及,意圖背叛巴比倫,最後終於主前五八七年遭毀滅。聖殿被毀,耶路撒冷淪陷,西底家被剜了眼睛,眾子被殺,被關在巴比倫的監獄裡,一直到死。
綜合比較三位君王最後的下場:約雅敬和西底家一再以為只要倚靠埃及的勢力便能力挽狂瀾,因而選擇悖逆神、背叛巴比倫,因此下場都極為悲慘。唯有約雅斤知道自己無力抵抗,選擇開城門投降,終於在被擄後第37年受到巴比倫王的恩待,脫了囚衣,在王面前吃飯直到他死去的日子。
對於神的旨意、神的時候,我們無法倚靠人的勢力去抵抗,只能選擇順服與等候,事實上約雅斤並不是個敬畏神的好王,他與另二位遭災而死的王比起來,只是因為他放棄掙扎,並在獄中等候了37年,什麼都不做,時候到了,神便恩待於他。我們的問題常在於不停的找方法,不停的掙扎,停不下來,也等不了,三年五年都等不了了,何況是37年?
但願我們都能從西底家和約雅斤的身上學習什麼是順服與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