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著書於基督徒遭受羅馬政府迫害之時, 書信的中心是苦難中的盼望。彼得認為, 基督徒在世上受苦是必然的。基督徒與世人的道路本就不同, 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因此基督徒在世上受苦並非是奇事。基督徒必然要受苦, 但是他應當為義、為神的國受苦, 這樣的苦才有價值, 若是受苦是因為自己的私慾和犯罪, 這樣的苦是白受的, 也與他無任何益處了。
既然在世上要受苦, 那麼基督徒要如何面對苦難呢? 基督徒可以怨天尤人, 埋怨神, 或是選擇迎面而上面對苦難。坦然面對痛苦並非是憑著人自己咬緊牙關的忍耐就能做的到的, 因為人的忍耐總是有限, 總會有那麼一根稻草要壓死駱駝的時候。
人若是沒有盼望, 那麼所受的苦只是漫無邊際的折磨, 於他們也無任何意義, 苦難也只會帶來生命的磨損。但是基督徒則不同, 他有個無比的盼望, 是將來的喜樂, 是在天上的基業和更美的家園, 是在世上走一遭、經歷眾多的艱苦之後, 能夠得到耶穌一句”你這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的嘉許。因此, 基督徒能夠在患難中忍耐, 並且要藉由苦難磨礪自己的生命, 這都是因為救恩所帶來得無比的盼望和確信。